正文 第50章 後記(2 / 2)

周大鳴(中山大學人類學係主任、教授、博導)

何國強(中山大學人類學係主任、教授、博導)

張應強(中山大學人類學係教授、博導)

劉誌揚(中山大學人類學係副教授、博士)

楊小柳(中山大學人類學係講師、博士)

孫錦育(中山大學人類學係秘書)

孫秋雲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係副係主任、教授、博導)

鍾年教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係教授、博導)

瀾清(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係博士)

宋雅思(武漢大學社會學係人類學專業07級碩士研究生)

劉日晶(武漢大學社會學係人類學專業07級碩士研究生)

此外,青海民族學院陳其斌教授,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博士海路對於本書的編輯給於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x1]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的黃悅,中央民族大學的孫亞楠,西南民族大學的崔瀚方、鐵靜、段蘭芳、王翠娟、蔣曉軍、張宇、張利平,四川大學的李菲,廣西民族大學的趙曉香、吳桂清、高烈波,武漢大學的何菊、宋雅思、劉日晶等博士生和碩士生為本書的錄音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亦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還要再次感謝徐新建教授,正是他敏銳的學術眼光,在與我的多次討論中給予我智慧,擊發了我的靈感。如果沒有他的啟發和鼓勵,這本書可能很難孕育!我也要感謝廣西社會主義學院的許立坤副教授,他以敏銳的學術眼光、熾熱的學術激情,建議我把有關人類學與中國傳統話題的訪談、座談會和講演的文稿編串起來,並全力協助我完成了編輯工作,這才有了這本書的成型!

最後,我要衷心地感謝我的朋友,桂林金鍾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呂誌輝先生。呂先生是我20多年前在浙江武義相識的朋友呂渭水先生的長子,經過十兒年的艱苦奮鬥,他與其父及兄弟們以浙江人特有的堅忍不拔和精明強幹的品格,把浙江恒友機電有限公司打造成了中國第一電錘公司之後,又以戰略家的眼光和魄力轉向旅遊世界,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在廣西桂林市永福縣開發了金鍾山風景區。分別20多年之後,7月17日我們相約在武義相會時,就發展旅遊問題暢談了5個多小時,極為愉悅。也就是在這次暢談之中,誌輝先生很爽快地決定資助本書的出版,這就使我有了與民族出版社羅焰女士合作的機會,既實現了羅焰女士為我編輯一本書的心願,又使本書能呱呱墜地問世!

徐傑舜

2008年7月18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