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什麼是教師的核心信念(1 / 3)

讓人們去做當前流行的事情,這沒有問題。而讓人們去做正確的事情,這才是關鍵。最優秀的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做到這一點。對學生們都很投入,全身心地投入。他們關心學習,關心教師,關心彼此。一旦關心和投入成為風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1.信念對教師的作用

一個老師缺乏對教育的信念,他就失去了做教師的理由,他注定就是一個平庸的教師。教育信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信念使人堅強不屈,信念使人不懈的追求。在東西方文化史上,有兩個形象都使我們對信念的作用認識更深刻。一是我國戰國時的屈原,一是西方文學史中的浮士德。屈原在他光耀千秋的長詩《離騷》中表達了“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心,這種決心和意誌來源於他一生追求完美人格的信念支撐。歌德在《浮士德》中也表達了“整個世界都在改變,一切都在飛奔向前,而我卻不敢違背諾言。”的決心。這種決心同樣是他探求宇宙自然、人生、真理信念追求作支撐。因此說成就任何事業,信念都是一種最根本的力量。按照心理學的說法,信念是意誌行為的基礎,是個體動機目標與其整體長遠目標相互的統一,沒有信念人們就不會有意誌,更不會有積極主動性的行為。信念是一種心理動能,其行為上的作用在於通過士氣激發人們潛在的精力、體力、智力和其它各種能力,以實現與基本需求、欲望和信仰相應的行為誌向。愛因斯坦說“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誌,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可見信念的巨大作用。

教育同樣是一種基於信念的活動,教育信念不僅蘊含著教師的激情,而且還包含著教師對教育的責任和使命,她是製約教師觀念轉變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信念具有內隱性、場景性和獨特性,是支配教師發展的一種內驅力。學者肖川說:“相信信念的力量,是人文精神的應有之義,也是心靈力量和教育力量的重要源泉。”有所執著是對某種生活方式理智的皈依,是一種真誠的、全身心的投入與傾注,這種投入和傾注的對象便是教育事業。因此說教育的信念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信念是教師的生命,有了這種信念才能產生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無窮的精神力量。它改變著每位老師的行為方式和生活,創造著教育事業的美好。2004年《人民教育》第19期,介紹了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廈門一中的曾國濤老師的事跡。曾國濤2003年首獲“英特爾傑出教師獎”的第一名,在此之前,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教師,在他們那一代,他的人生軌跡並無多少特別之處,缺少戲劇性的教育生涯似乎也注定了一輩子的平淡無奇。而他成了教育明星,這似乎又是很多老師的夢想。

事實上,在我們的教師群體中,有多少人意識到了自己的教育追求,更遑論為了教育的信念而孜孜不倦的探索了。曾國濤在過去幾十年裏為了自己的教育信念,默默地工作著,365天都在實驗室裏,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帶領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如果沒有信念的支撐,誰能忍受這樣平淡的生活。在許多人看來,他的工作確實缺少詩意,“我對農村很感興趣,對生物很感興趣,加上自己的實踐經驗,(覺得)應該在這方麵做一點貢獻。”沒有激昂的語調,沒有煽情的話語,全是樸實的大實話,但我們說正是這樣樸實的信念才具有根植於生活和大地的頑強生命。生活,特別是我們的教師生活,大多時候是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沒有什麼優雅的詩情畫意的。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因為教師生活的枯燥乏味,而放棄對教育理想的追求。但是一個傑出的老師,必須有足夠的毅力忍受生活得無奈和平淡,也必須在瑣碎中發現詩情,在平淡中看到優雅。有這種毅力和感覺,是因為心中有對教育的信念。而這種信念又必須從教育艱苦的生活中錘煉,從無盡的“常規”的拷打中汲取力量,在教育的成功中固守理想,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支撐起生活的理想,教育的信念。

曾老師的教育信念,使我們觸摸到了這種撼天動地的力量。在專業化發展的催迫中,我們不少老師沒有在教育的實踐中很好地淬礪自己的意誌,更是淡漠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把教書當做一種技術性的職業,關心的是各種教學技巧,教材教法,這些都是一種末節,而真正推動自己專業化發展的核心力量,是我們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激勵我們不斷地去追求。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這一“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我們就應竭力而為,我們就應掌握教育教學的規律,就應采用最先進的方法,傳遞最正確的思想,培養最優秀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生,否則做師為何。因此我們加強學習,加強教師的專業化培訓,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研究,同樣體現了我們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