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入寶山而空回(2 / 2)

泠泠清輝灑在桃林與溪流上,猶如蒙了一層薄紗,魏十七靠在洞口,閉目冥思,狼食日功在腦中緩緩流過,種種功法神通,盡在眼前。入寶山而空回,這是魏十七最大的遺憾,如同狐地藏功一樣,狼食日功所載功法,不是依賴於狼血脈,就是與神兵真身相衝,他大都無從修煉,隻能望而興歎。

修行是上蒼的恩賜,先之體萬中無一,他本是後濁物,資質平平,幸賴阮靜傳下狐地藏功,將藏雪劍煉成本命飛劍,才得以施展種種本命神通,躋身劍修之列,之後又得大機緣,祭煉五色神光鐮和山河元氣鎖,修為突飛猛進,究其根本,無一不是因襲狐地藏功,先將其煉為本命物,再以妖元驅使。

及至身開魂眼,將肉身煉作“煉魂神兵”,他才駭然發覺,有所得必有所失,神兵真身排斥外物,縱有飛劍法寶,也無法驅使一二,隻能用來笨笨地砍人砸人,他在下界吃盡苦頭才習得的種種手段,尚可一用的,隻剩下幾手攝魂搜魂安魂的粗淺法術,以及自個兒胡亂拚湊摸索出的一些符籙神通。

好在無絕人之路,蘭真人提點過他,神兵洞一脈成就洞的關鍵,在於借鑒狼食日功,將肉身煉為洞至寶,神兵真身排斥外物,卻不會排斥自身,這絕境逢生的才想法,不知是哪一個高人琢磨出來的,魏十七佩服不已。

他從狼食日功中尋得“一芥洞”修煉之法,悉心參悟了三三夜,輕輕歎了口氣,有所得於胸。

“一芥洞”無關乎狼血脈,但凡妖族,不論有無傳承的功法,汲取地靈氣日月精華,周身竅**全開,將肉身淬煉到極致,便可成就法體,進而修煉“一芥洞”。依狼食日功所載,此術傳自上古真仙,大體以“琉璃”法體最佳,“金剛”法體次之,“鐵檀”“玉晶”法體又次之,前後共分三層,第一層錘煉皮肉筋骨髒腑,至渾然一體,第二層引地靈氣入體,銘刻符文,第三層將肉身煉為洞法寶,自成地。

魏十七回想起狼郭奎施展“一芥洞”的情形,與狼食日功相對照,推測他並未將此術修煉至大成,最多在肉身某處開一隱秘空間,與儲物袋儲物鐲相仿,遠沒有到“自成地”的境地。

未能“自成地”,就不是“洞”,不成“洞”,又何以成就洞境?魏十七睜開眼,覺得任重而道遠。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他不去多想最後一步,隻把注意力集中於“一芥洞”的第一層,要將皮肉筋骨髒腑錘煉至渾然一體,別無他法,須覓一靈氣充裕的界,內外交攻,如鐵錘鍛打,曆千萬次,直至百煉成鋼。

魏十七隻能報以苦笑,兜兜轉轉,回到了原點,背撞樹的舊營生,又要重新拾起了。隻是,他到哪裏去尋靈氣充裕的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