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偷得浮生半日閑(2 / 2)

他是第一個詳細問詢魚眼石的外來修士,胡輕衣雖然覺得詫異,還是盡其所能,詳加解釋。

“魚眼石”采自連濤山地脈,形同鵝卵,大者不過手掌,者止有數指,石麵有然形成的白色紋理,凹凸分明,一圈,兩圈,三圈,偏於一隅,遠觀如魚眼,因此得名。

魚眼石本身既非冶煉法器的材料,也不能入藥煉丹,但此石有一樁特異之處,質地堅硬,不堪琢磨,強加之以利刃,即從“魚眼”處四分五裂,救無可救。風雷殿殿主楚佑將魚眼石當貨幣使用,並非靈機一動,隨意為之,而是考慮到兩個關鍵的要素,其一,魚眼石僅產於連濤山,其二,無法作偽。

魚眼石每年開采的數量有限,止有一圈紋理的最多,稱為“單眼”,兩圈紋理的“雙眼”較為稀少,至於三圈紋理的“三眼”,一年都出不了幾塊。楚佑定下兌換的章程,一塊“雙眼”抵十塊“單眼”,一塊“三眼”抵十塊“雙眼”,但在市麵上,“雙眼”抵“單眼”作價往往超出十倍,在十五倍至二十倍之間浮動。

楚佑大力推行魚眼石,最初隻在太一宗內部流通,過了幾年,中原其他修真門派也都認可魚眼石,將其作為通行的貨幣使用,直接以物易物漸漸減少,修士習慣於以魚眼石交易,對魚眼石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楚佑看到了其中的機會,雙管齊下,一麵大力開采魚眼石,一麵在連濤城設立“肆廛”和“質庫”。

肆廛等同於商鋪,販賣丹藥法器符籙功法,風雷、山澤、風、沉魚、淩霄、鬥牛、玉露七殿在內城各設一處肆廛,除此之外,一些外來的宗門也通過租賃的方式開設肆廛,肆廛中的諸般物品經山澤殿鑒定,明碼標價,貨真價實,僅限魚眼石交易,至於那些獨來獨往的散修,身家單薄,隻能就地擺個地攤,招攬些生意,買家上當受騙也隻能自認倒黴,沒處理。

質庫類似於當鋪,由山澤殿主持,“單眼”、“雙眼”、“三眼”可在此通兌,手頭緊的修士,也可以物押當,支取一筆魚眼石,約定期限贖取,逾期作絕當處置。

連濤城外城通行金銀,內城通行魚眼石,魚眼石在外城也能使用,反之則不然,金銀不能通兌魚眼石,隻可“押當”,折算多寡並無定例,由質庫論定。

胡輕衣在內城當值多年,對魚眼石交易所指甚詳,除了開采之地是太一宗的隱秘,一帶而過,其餘諸般章程,一一道來,不假思索。魏十七聽得津津有味,卞慈卻索然無味,她從未與肆廛和質庫打過交道,但凡需要什麼,一紙書信至七殿,自有人送往鶴唳峰,從來不索取什麼魚眼石。

四人邊走邊談,在內城逛了一圈,胡輕衣笑容可掬,道:“我太一宗器修符修並重,魏師兄難得來此,不如到肆廛一行,如有入眼的法器符籙,錯過了可惜。”

此言正中魏十七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