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朔丹田之中蘊有一團歸元妖火,乃是白藏道人為了栽培弟子,從三陽歸元妖火劍中生生剝離下來的,三陽劍因此威力大損,後來在歲末試劍中落入秦子介之手。嶽朔得妖火之助,熔煉妖丹事半功倍,但他在最初修煉時不懂控火,走了一段彎路,輪到郭臨川,鶴山道人早有準備,特地安排他在文心閣中潛修,由老孫頭傳授他控火之術。
妖丹初成,隨之而來就麵臨“塑體”的難關。人身遠不能與強悍的妖獸相提並論,隨著妖丹逐漸壯大,肉身無法承受,勢必潰散,因此修煉者必須提前覓一妖氣濃鬱之地,以妖丹吸納妖氣,抽取元嬰中充沛的元氣,將妖氣重新分解組合,注入肌肉筋骨,逐寸灌體塑身,這一過程稱為“塑體”,妖氣的強弱決定了塑體後的成就,最佳的選擇莫過於汲取妖四族的妖氣。
鶴山道人本打算在蠻骨森林之行回來後,讓郭臨川進鎮妖塔吸納狐的妖氣,沒想到他在黑龍潭下以黑龍的妖氣塑體,雖然比狐略差一些,也勉強夠用了。塑體之後,熔煉妖丹的進展突飛猛進,不過妖丹和肉身需要時間相互適應,距離妖丹大成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最後也是最凶險的一刻出現在妖丹大成之際,當元氣種子完全融合為一,妖丹將吞噬元嬰,煉就完全的狐之體,此時劫降臨,挨過劫,才算真正修成了狐訣。劫與妖獸化形後經曆的雷劫不同,變化多端,或是雷災,或是或是贔風,不一而足,若無高人庇護,法寶護身,丹成之是丹碎之時,肉身消解,魂飛魄散。
郭臨川如今已順利度過道胎、凝種、熔丹、塑體四道難關,隻剩下劫最後一道難關,以他目前的進展,從塑體到劫大約還要三五年時間,在此期間,他須得多加閱曆,讓妖丹和肉身水融,才能妥善應對隨之而來的劫。
鶴山道人頗為唏噓,“狐訣的修煉太過艱難,從狐族那位前輩傳下洗鹿劍起,綿延近萬年,隻有寥寥數人練成劍訣,洗鹿劍亦成為眾人競相爭奪的寶物,沾染了無數劍修和修士的鮮血,劍名也一變再變,到如今已無人知道此劍最初叫什麼名字。”
“大約在百年前,此劍幾經周折,輾轉回到狐族中,落入阮青之手,阮青將其易名為洗鹿劍,以丹火煉祭三年,身劍合一,輕易不予示人,這一界知道洗鹿劍由來的,唯有狐族寥寥數人而已。”
鶴山道人看了郭臨川一眼,放慢語速,字斟句酌道:“後來阮青結識了師弟嶽朔,不惜背棄狐族,傾心相隨,並將洗鹿劍和狐訣傳於師弟,師弟劍訣大成,與其同歸流石峰隱居,並誕下一女,那便是你的師姐阮靜。”
“阿阮出生不久,昆侖便蒙受大難,鎮妖塔年久失修,煉妖池行將枯竭,為保住昆侖一脈的傳承,師弟和阮青毅然投入鎮妖塔,從此再沒有出來。師弟臨去前托孤,由貧道將其幼女撫養長大,並授予青冥訣。阿阮繼承了部分狐血脈,體貌資質均異於常人,修為一rì千裏成就當在貧道之上。她年紀雖,心中卻自有主張,一心尋找傳人繼承其父的衣缽,將洗鹿劍和狐訣傳下去。”
郭臨川心中咯噔一響,臉上卻沒有絲毫異狀,鎮妖塔年久失修,這種話也虧他得出口!關於嶽朔和阮青之事,鶴山道人一帶而過,且含糊其辭,有很多不盡不實之處,但郭臨川隻能信以為真,認為上掉餡餅,正好砸在自己頭上。
阮青因何被山河元氣鎖困於鎮妖塔中?阮靜繼承了狐血脈,為何沒有修煉狐訣?這些疑問纏繞在胸中,鶴山道人不,郭臨川也不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