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了斷一段因緣(2 / 2)

得益於補氣丹和桃花瘴,郭臨川的禦劍術突飛猛進,青蜂劍也脫胎換骨,終於能敵住掩月飛霜劍三道劍氣,支持一柱香工夫而不落敗,但補氣丹的效力逐次削減,到後來隻能收到補足元氣之效,於道胎並無多少促進,明明距離誕下元嬰隻有一線之隔,卻始終不能突破瓶頸。

對劍修來,能否誕下元嬰,是繼凝結道胎之後的第二道難關,跨過這一步,海闊空,跨不過,充其量隻是底層炮灰的命,好在郭臨川心態平和,不急不緩,他知道yù速則不達的道理,更何況眼下的收獲,已遠遠超出他的預料。

他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這一是論劍的正靜領著郭臨川來到赤霞穀試劍台前。試劍台是一塊十丈見方的大石,高約半尺,表麵起伏不平,呈赭紅橫交錯布滿了劍痕。據傳試劍台露出地麵的隻是冰山一角,埋在地下的部分百倍都不止,並且與赤霞穀四周的山脈連成一個整體。

在場數百名劍修,以阮靜輩分最高,主持本次論劍的秦子介秦長老起身行禮,見過師叔,後者低聲了幾句,秦子介微笑著看了郭臨川一眼,目光中不無慈祥,點頭答應下來。

隔得遠了,郭臨川沒聽清他們在什麼,他心中嘀咕道:“那秦子介,道貌岸然,一點都看不出異樣,還真能裝!”

阮靜回過頭,朝他招招手,讓他站到昆侖直係弟子的行列中。這次赤霞穀論劍,連同郭臨川在內,昆侖直係弟子隻有三人,他們孤零零站在試劍台東側,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站在西側的旁支弟子,黑壓壓的一片,大多是陌生麵孔,郭臨川隻認識其中三人,五行劍宗的周戟,之前苦道人從仙都派選走的李暮和趙-榮之。

李暮貫通手少陽三焦經之貫通督脈,二人經苦道人引入昆侖,拜在旁支禦劍宗門下。

試劍台下,昆侖外門七派悉數到齊,從左至右,依次是瀝陽派、玄通派、平淵派、元融派、少陵派、仙都派、玉虛派,各派以掌教為首,弟子分列其後,其中少陵派、仙都派和玉虛派人數最少,看上去勢單力孤。

郭臨川望著奚鵠灰敗的臉暗歎了口氣。

赤霞穀論劍的規矩,他已經打聽清楚,近五年內外門七派送入昆侖的弟子,先由各派推選出最強的二人,再與其他六派的強者捉對比試,以獲勝的場次多少決定七派座序。比劍在試劍台上進行,自行認輸者敗,要害中劍者敗,被逼下台者敗,參與比劍的弟子傾全力放手一搏,人身安危交由本門師長負責,失手殺人,不予追究。若勝負在一線間,難以分辨,則由主持論劍的秦子介秦長老一言決斷。

赤霞穀論劍的勝者,有權優先挑選若幹法器、劍訣或靈藥,因此五年一度的論劍,對參與比劍的昆侖弟子,傾力他們栽培的師門,以及選送弟子的外門七派,都至關重要。

外門七派選送的弟子,在昆侖門下師承各異,有直係和旁支的差別,即使同屬旁支,拜入師門還有不同。同門師兄弟知根知底的,強弱自明,若是師承不一,彼此又不服氣,那隻好在試劍台上先比試一把。

這一次論劍,仙都派人丁寥落,除郭臨川之外,隻有禦劍宗的李暮和趙-榮之,也就是二人將淘汰其一,勝者與他攜手參與最終十四人的論劍。郭臨川倒是沒想過,自己會敗於他們之手,連論劍的資格都沒有。

他低頭沉思,沒在意秦子介了些什麼,等回過神來,眾人已繞過試劍台,見過外門七派掌教,靜候在其身旁。

李、趙二人沒有招呼他一聲,郭臨川隻好在眾目睽睽之下,強作鎮定,不緊不慢地走到奚鵠跟前,見過仙都派的掌教。奚鵠和善地朝他點點頭,灰敗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郭臨川卻覺得,他的笑容裏分明夾雜著忐忑不安。

仙都的存亡,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