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意如蘭真是舉重若輕,她不經意間向我們展開了在一般的愛情詩中罕遇的詩意,一種色彩濃鬱、情感熱烈、充滿矛盾而又歸於和諧的詩意。這不是一般少男少女花前月下的單純故事,它展開的是一幅秋熟季節色彩斑斕的人生畫卷。毋庸置疑,這講的都是事關兩性情感世界的事,人們不能不信它的真誠。詩人向我們提供了一種境界,如幻似夢,煙雲縹緲,不可捉摸,卻是感天動地!深意如蘭在她的心靈天地裏快樂地行走,她把所有的眼前景,都神奇地化為了心中情!
那是九寨溝,那是紅螺溝,那是貢嘎山,也許是她居住的杭州西湖,也許是她到過的異國他鄉,山形水態也好,雲影波光也好,是她的美景,也是她的至情。在九寨溝,她看見大片懸垂在針葉上的鬆蘿,想象著那是多情的一個人,“牽掛著一個人”,為了給愛人以爛漫的山色,“抵死不放棄飄逸”;在紅螺溝,她看見一片紅石,為之傾心而迷醉,想象中那驚人的豔麗是一種噴薄,是一種燃燒,更是一種涅槃;對著貢嘎山撥開的終年的雲霧,仿佛是一個人的回眸一笑。
深意如蘭的每一首詩都是這樣情濃時節的呢喃,每一首都是這樣的千種風情、萬般嫵媚。這些心中情,情中語,被人們不知重複了多少年、多少代,人們讀來讀去,無非總是兩顆心的牽掛,兩顆心的擁抱。翻來覆去的都是這一片癡心,這一份真愛,但人們卻是永遠的鮮麗。當然,這一切務必是在藝術的規律中,要憑借那些字詞和章句,那些形容和修飾,那些情趣和韻味。要是離開了這些藝術和技巧,所謂的真情實意也會落空。
開始的時候我談到深意如蘭有豐富的創作經驗,文學和繪畫都有較深的功力。我特別注意到她的古典文學的修養,她用詞非常典雅,意象也非常華美。這無疑都增加了她的詩歌魅力。“如蘭”確有“深意”,這是需要細細尋究的。例如藍湖的意象頻頻在她的詩中出現,即是一例。那裏有一片藍湖,湖畔有一片綠蔭,那女子總在追尋她的藍湖夢幻,總在等待有人踏著思念的小徑不期而至。這裏有很多暗示,也許隻有詩人自己掌握那解密的密碼。
去年深秋時節從西子湖畔來了個電話,說他朋友的朋友是一位詩人要出詩集,要我寫幾句話。這就促成了我們的見麵。接過詩稿,我一邊讀著,一邊想著,我發現她詩情如潮,不僅寫得流暢,而且寫得華美。我是被她的詩感動了。是的,奔湧的激情,讓她來不及梳理思緒,來不及考究詞句,她是率性而為。卻也為我們保留了一份真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