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2004年定西市經濟運行狀況分析及2005年展望(3 / 3)

(七)金融形勢持續平穩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72.74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54.90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7.72%和11.64%。金融機構貸款餘額54.69億元,比年初增長9.3%。存貸差為18.05億元,比年初的10.02億元擴大8.03億元。

(八)城鎮居民收入平穩增長

2004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917.09元,比上年增長9.5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425.86元,增長5.44%。

(九)物價漲幅較大

2004年,受全國油品和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我市物價特別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較大幅度上漲,其中石油類及食品類商品價格上漲最為突出。消費價格中,豬肉上漲36.3%,麵粉上漲29.0%,大米上漲48.8%,植物油上漲16.5%,液化氣上漲24.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中,化肥上漲5.9%,飼料上漲7.9%,役畜上漲5.4%,其他農資上漲4.0%。幾大綜合指數中,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3.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4.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為107.6%。

(十)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2004年,全市共簽訂合同項目135項,簽約總金額26億元,落實到位資金10.42億元。到位資金比上年增加2.07億元,增長24.79%。其中:在首屆“中國定西馬鈴薯產銷銜接洽談會”上簽約訂購銷項目51項,簽約總資金7.83億元。

二、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2004年,我市經濟在穩定增長中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相對於較小的經濟總量而言,增長速度仍然偏低,且經濟運行質量仍然不高。主要問題有:

(一)資金短缺始終是製約全市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

由於我市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經濟實力比較薄弱,自身籌措資金的能力十分有限。同時由於自然條件和發展環境較差,引進資金難度也較大,從而許多項目因資金的嚴重不足而延長了建設期,有的甚至不能開工建設,一些建成的項目也不能滿負荷或高效地運行。

(二)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比較緩慢

我市經濟總量中第一產業仍占41%,第二產業占27%,第三產業占32%。增值率較高的二、三產業,尤其是第二產業比重太小。目前,我市工業對GDP的貢獻率僅為17.15%,比全國低28.86%,比全省低19.8 1%。全市整體經濟仍然是一種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型的模式。這是我市整體經濟效益低下,財政困難,城鄉居民增收緩慢的根本原因。

(三)農業基礎條件差,嚴重製約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由於我市自然條件嚴酷,農業生產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很脆弱,農村經濟增值增效難度大,全市農民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擺脫不了靠天吃飯的困境。

(四)投資環境還不理想

近幾年,我市的投資環境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道路、水電、通信和服務等保障方麵還有很多問題,不能較好地滿足投資者的要求。

(五)城鎮化水平低,小城鎮建設的經濟效益並不明顯

2004年底,全國城鎮化水平為41.80%,全省為28.61%,而我市僅為10.75%,比全國低31.05個百分點,比全省低17.86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在近幾年的小城鎮建設中更多的資金投向了政府辦公樓等服務性的項目上,而用於企業、市場等生產經營性項目的資金相對較少,我市小城鎮建設在當地經濟增長、勞動力就業等方麵並沒有帶來明顯的效應。

(六)城鄉居民就業不充分,社會保障壓力大

據統計,2004年底我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社會保障壓力依然很大。

三、2005年展望

2005年,我市經濟工作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繼續落實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的部署,積極推進企業產權製度、投資體製、行政管理體製等各項改革,努力從體製機製上解決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 農村經濟繼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在保護糧食生產能力、基本穩定糧食播種麵積的基礎上,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進一步強化結構調整,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商品率,大力發展馬鈴薯、中藥材、食用菌、花卉等特色優勢產業和勞務經濟。

工業經濟堅持“立足農業辦工業,依托資源上項目、盤活存量促增量”的發展思路,進一步調整布局結構,深化企業改革。

投資方麵以改善和優化投資環境為基礎,積極引導和利用外資,全力啟動民間投資,努力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根據我市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上述主要經濟發展政策,預計2005年全市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速度將保持在8%以上,GDP總量達到68億元左右。

(定西市統計局 董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