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濟運行環境進一步改善,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均處於景氣區間
金融運行健康平穩。2004年,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 1.38億元,比年初增長15.1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4.77億元,增長17.78%。各項貸款餘額64.84億元,比年初增長14.32%。貸款結構調整明顯,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個人消費貸款的增幅明顯上升,為促進全市經濟增長創造了較為良好的金融環境。
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均處於景氣區間。據全市企業景氣監測資料顯示,2004年四季度,全市微觀經濟繼續看好,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經濟效益明顯好轉,企業家信心增強,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分別達到111.10和103.45。
(七)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
初步測算,2004年全市非公有製經濟增加值達到38.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66%,快於經濟增長速度2.64.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8%上升為39%。
二、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緩慢
一是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為投資主體的私營、個體經濟,受資金、技術、市場的製約和城市經濟的衝擊,發展速度逐年減緩;二是農村小城鎮建設受地理環境和消費水平的製約,沒有真正發揮集聚輻射功能,對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並沒有形成有效的拉動力;三是農村二、三產業仍以傳統的礦產開采、農產品初級加工和販運為主,其發展規模和水平受到較大限製,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也相對較弱。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緩慢,嚴重製約了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
(二)產業化格局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產業布局不合理
各縣區以地域為界,各建各的產業鏈,各算各的產業帳,導致全市產業資源分散,結構雷同,在產業化經營上沒有形成合力,致使基地有效供給不足,基地爭奪激烈。二是一些優勢產業開發不足,有基地無龍頭現象突出。三是一些市場前景好、產品質量高、經濟效益看好的龍頭企業卻因基地沒有形成規模,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基地原料的不匹配和供應的不穩定性,嚴重影響了農業產業化的有效運作。
(三)價格上漲對工農業生產帶來較大影響
一是糧食等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致使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普遍上漲,對農民收入增長乃至今年的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二是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使部分企業產品生產成本增加,利潤下降。尤其是電力、煤炭和燃料油等能源供應緊張,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對我市的水泥、鐵合金等高耗能企業產生較大負麵影響,企業經濟效益不斷下降,甚至已出現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