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來,全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八號文件精神,在宏觀調控中大力加強農業,狠抓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一降二補”等一係列惠農政策深入人心,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農村經濟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好形勢。據對全省1800戶農村居民的抽樣調查,2004年全省農民純收入明顯增加,生產投入大幅上升,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一、全年農民收支現狀
(一)農民人均純收入明顯增加,增量、增幅創1999年以來最高
受政策性補貼、各種農產品價格上漲以及糧食、蔬菜、棉花、油料、肉類等多種農產品增產等因素拉動,2004年,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5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9元,增幅達到10.7%,是1999年以來的最高增長速度。其中,人均現金純收入為1277.7元,占純人的比重為68.99%;人均實物純收入為574.52元,占純收入的比重為31.02%。從純收入的來源來看,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為1228.93元,增長10.86%,對純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為67.27%;人均工資性收入為527.58元,增長7.95%,對純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為21.70%;人均轉移性和財產性純收入為95.70元,增長26.26%,對純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為11.12%。
政策和市場是2004年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中央1號文件出台後短短幾個月內,各地相繼推出了一係列扶持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實惠之多、出台之快、要求之高,均為曆史少有。特別是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製度,保證農民種糧受益;降低農業稅稅率,減輕農民負擔;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給農民更多的實惠,使農民種糧積極性普遍回升。從市場來看,農產品價格全麵回升,農民出售農產品得到的收入大幅增加,農業比較效益得到大幅提高。
1.農、牧業純收入較快增長,帶動農民家庭生產經營純收入增長一成。農、牧業純收入是我省農民家庭生產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2004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農業純收入為817.30元,增長15.23%;人均牧業純收入為155.67元,增長9.22%;農、牧業純收入增加額對純收入的貢獻率為67.67%。農、牧業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是農、牧產品產量增加和價格上漲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價格上漲是農產品收入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2.外出務工收入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外出務工收入是拉動T資性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2004年,農村居民務工收入在前幾年持續增長的基礎上仍然保持了相對較高的增長速度,全省農民人均外出從業收入為252.02元,增長29.48%。
3.惠農政策出台,農民得到更多實惠。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轉移性純收入為69.89元,增長18.84%。而其中糧食直接補貼人均增收4.71元,退耕還林還草補貼人均增收10.66元,政策性補貼增收占到農民純收入增量的8.59%。
(二)農民人均支出與收入同步增長
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支出為2261.11元,比上年增幅為10.13%,與農民收入保持了同步增長的水平。
1.生產費用支出大幅上升。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生產費用支出為682.11元,增長12.69%。農民家庭經營規模的擴大和生產資料價格的快速上漲是生產費用支出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其中農民一次性生產投入人均為611.85元,增長14.52%;長期性生產投入人均為70.26元,與上年基本持平。一次性生產投入的增加主要是農業生產費用增長16.00%,牧業生產費用增長17.26%。
2.稅費改革成果進一步顯現。隨著全省農村稅費改革的全麵推進,全省農民負擔比上年明顯減輕。據抽樣調查,2004年農民人均稅費總支出為37.51元,比上年減少6.22元,下降14.22%。其中:一產稅為33.21元,下降15.73%;其他各種收費為2.39元,下降23.42%。減負增收的效果進一步顯現。
3.生活消費支出穩定增長。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的生活費用支出也有所攀升。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生活費用支出1464.34元,增長9.54%。
(1)食品消費社會化程度提高。2004年農村居民用於食品消費支出人均703.41元,增長19.96%,恩格爾係數為48.04%,表明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已解決了溫飽,進入了小康階段。隨著收入的增長和經濟活動的增加,農村居民的飲食習慣也在不斷發生變化。2004年人均在外飲食32.49元,比上年增長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