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涉及原則問題的決議。
這類決議涉及的內容是原則性的、非事件性的,影響範圍更大,影響時間更為久遠。如《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幹問題的決議》等。
二、決議的寫法
1.標題和成文日期
(1)標題。
決議的標題有三種寫法。
第一種是由發文機關、主要內容、文種組成,如《中共四川省委關於認真學習、堅決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係的決定>的決議》。
第二種是由會議名稱、主要內容、文種組成,如《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關於為劉少奇同誌平反的決議》。
第三種是省略發文機關,由主要內容和文種組成,如《關於確認十一屆三中、四中全會增補中央委員的決定的決議》。
(2)成文日期。
決議的成文日期,不像一般公文那樣標寫在公文正文之後,而是加括號標寫於標題之下居中位置。具體寫法有兩種情況:
如果公文標題中已包括會議名稱,括號內隻需寫明“×年×月×日通過”即可。
如果公文標題中沒有會議名稱,括號內要寫明“××委員會第×次會議×年×月×日通過”。
2.正文
(1)開頭部分。
決議的開頭部分寫決議的根據,一般要寫明會議聽取了什麼、學習討論了什麼、審議了什麼、批準或通過了什麼、自何時生效等。如: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十三屆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決定自通過之日起,經修正後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即行生效。
以上各項要根據會議的內容而定,不必麵麵俱到。
(2)主體部分。
這部分的內容比較複雜,寫法也比較靈活多樣。
如果是批準事項或通過文件的決議,相對比較簡單,這部分多是強調意義,提出號召和要求。
如果是安排工作的決議,要寫明工作的內容、措施、要求。內容複雜時,要明確分出層次並列出各層次的小標題,或者分條撰寫。
如果是闡述原則問題的決議,主體部分要有較多的議論,多采用夾敘夾議的寫法,把道理說深說透。所謂“夾敘夾議”,就是用概括敘述的方式介紹情況、提供事實,用議論的方式做公正的評價和精辟的論述。
(3)結尾部分。
這部分可有可無。有時主體結束,全文也就自然結束了,不必再專門撰寫結尾。有時需要寫一個結尾,多以希望、號召收結全文。
範例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關於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
(1992年10月18日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批準江澤民同誌代表十三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大會對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的工作表示滿意。
大會讚成報告對14年偉大實踐的基本總結。十一屆三中會全以來,黨領導各族人民實行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的理論,製定和實行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鄧小平同誌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為這一理論和路線的創立作出了曆史性的重大貢獻。大會認為,報告對黨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一係列戰略決策,作出鄭重的結論是十分必要的。這對於進一步統一全黨思想,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大會同意報告提出的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決策和部署。全麵完成報告提出的各項任務,必將有力地推動90年代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麵進步。大會指出,抓住有利時機,集中力量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力爭國民經濟在講求效益的前提下有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是完全正確和可能的。大會認為,將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確定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涉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許多領域,要有一係列相應的體製改革和政策調整,必須抓緊製定總體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