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釜山及時雨薑東元(2 / 3)

金鍾銘緊張的合上了報紙,然後趕緊低頭兩口咽了個包子,這才回頭看向了這個《朝鮮日報》的第二篇影評。

影評的內容其實很簡單,說是記者在電影放映結束後在座位上發現了一個拿衣服捂著臉很長時間都沒起身的觀眾。剛開始,他還以為這是一個看電影看到睡著了的人,但是後來才發現這位竟然是一個看電影看的動了情以至於失態的觀眾,而此人正是薑東元。對方表示,他之所以捂住麵部其實是作為一個藝人不想讓其他人注意到他的失態而已,隻是沒想到等在旁邊的這位《朝鮮日報》記者非常有耐心,所以最後才不得不主動放下衣服接受了采訪。

毫無疑問,這第二篇影評是和昨天的影評類似,都是圍繞著這個叫韓文洙的特派記者對一個著名演員的采訪展開的,隻是這次被采訪的人從張東健變成了薑東元而已。

快速的跳過了前麵的說明,一大段對話形式的采訪內容映入了金鍾銘的眼簾。

韓:“我想問下薑東元先生,到底是什麼東西讓你如此動情呢?是電影裏的某些元素還是你本身一些特殊的境遇?”

薑:“必然是兩者皆有的,隻有當一個觀眾和電影產生了共鳴的時候他才會出現如此失態的表現,而作為一名職業演員,我自問在這方麵的控製力度其實是更大一點的,但是這也從側麵證明了這部電影的出色。”

韓:“可是恕我直言,現在談及優秀未免有些過早了,據我觀察,這個放映廳裏全場隻有你一個人”

薑:“那是因為我是這裏唯一一個年齡在30歲以下的人,你可以試著去找找別的30歲左右的觀眾,我相信他們和我一樣會有很深的感觸。”

韓:“你是說30歲,而不是20歲嗎?”

薑:“是,我知道金鍾銘請了很多同校的學弟學妹們前來參加首映式,但是我覺得那隻是他用來推動口碑的一個方式,因為那個年齡的學生們很有激情。但實際上,據我觀察,這部名為《那些年》的電影不止是給學生看的。金鍾銘導演,想展示的東西當然是青春,可是他想展示不止是看起來美好和純潔的青春,還有失去的青春,以及失去青春後的人。甚至,最起碼從我這裏來看,後者的比重似乎更大一點,遺憾和時間的流逝才是主題,失去和麵對才是電影的意境”

韓:“那個我剛才采訪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觀察都是說,這部電影是針對20歲前後的年輕人,是針對那些還沒有失去青春這兩個字的人看得”

薑:“我有證據。”

韓:“哦?”

薑:“電影的前七十分鍾你不覺得詭異嗎?太寫實、太不唯美了,對不對?為什麼要這樣?如果金鍾銘導演是想把電影單純的展示給那群還處於青春,或者說還清晰的記得自己青春歲月的人的話,那麼邏輯不通啊。那他就應該拍的更美一點、更有意境一點才對啊!或者幹脆拍成青春偶像電影也行的!沒必要這麼用力、這麼讓人印象深刻的,因為太浪費了。但是他確實又這麼做了,他采用了一種非常真實的手法來做這段對於青春的日常描述,從高中到大學,近七十分鍾的時間,很長的篇幅,也很寫實!為什麼?因為他想讓我,或者說我這個年齡的人,去回憶起那些已經有些模糊了記憶。最起碼對於我這個30歲的人而言,如果不寫實的話是勾不起那段已經快被我遺忘了的記憶的。所以當我看到電影中金鍾銘轉身回頭把試卷按在了含恩靜臉上的時候,有一種閘門就打開了。請你注意,我是漢陽大學的學生,但我不是在劇情來到大學之後才入戲的,我是在很早的很早就被帶入了電影,再然後,自然就是跟著劇情哭哭笑笑,不受控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