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倫道:“皇兄,融乾所言,臣弟雖然不知,但很清楚興武堂的重要性。臣弟無能,對興武堂疏於管理,興武堂中王公子弟。豪門世家子弟居多,這些人來興武堂,無非是鍍金,混個興武堂的資曆,以此作為跳板,臣弟事務繁忙,無暇顧及,有時候也不便顧及,是要有個人出來接掌大總管一職了,臣弟是願意讓賢的!”
融倫喝了口茶,繼續道:“駱遠山,一代儒將。也是大融赫赫有名的帝國八大名將,由他出任興武堂大總管,也是實至名歸,不會有他人非議的。”
看來融倫非常願意讓出這興武堂大總管這一位子了。
“不會有他人非議?”融煜帝反問道。同時起身,拿起了昨夜寫著人名的那張紙,遞給了融倫。
融倫看見這紙上寫著“赫連”,“韋川”,“駱遠山”,“融乾”,以及他的名字“融倫”等字樣,以及劃上了一些箭頭,還有在駱遠山名下打的一個勾,心道,皇兄究竟是何意呢?
融煜帝見融倫看了一陣,便道:“看出什麼來了嗎?”
融倫指著駱遠山的名字,道:“皇兄這是同意駱遠山出任大總管一職了?”
“嗯。”融煜帝點頭表示認可。
“這赫連與韋川,融乾之間的箭頭,難道是說他們有聯係?”融倫問道。
“倫弟,大融朝中,朕最信任的便是臣弟。咱兄弟倆打開天窗說亮話,對於赫連家,朕是忍耐太久了!”
融煜帝說到此處,拳頭砸在茶幾上,一個茶杯蓋直接顛了起來,好在又落回了原位。
融倫很久不見他的皇兄如此情緒激動了,忙安撫起來。
“皇兄何必如此動火,傷肝嘛。”
“倫弟,這張紙上,皇兄還少寫了一個名字,知道是誰嗎?”
融倫望著紙上的那些名字,赫連後麵畫了一個大大的圈,裏麵隻寫了罡親王融昌的名字,顯然赫連已經代表了赫連一家的所有人。
而在另外一個圈子中,卻是韋川,北疆的這位大督統,融乾,皇長子,以及駱遠山。
融倫自然不笨,當他看到融乾出現在韋川,駱遠山的這個圈子中間的時候,便想到了當今太子融坤的名字應該出現在赫連家族的那個圈子中間了!
融倫何嚐不知這眼下赫連一門權貴雲集,聲勢顯赫啊!後宮內有皇後赫連春花這位赫連的家的大姐一手遮天,整個後宮基本為她馬首是瞻;朝中有吏部尚書赫連家的老二赫連夏雨,同樣把持著朝中一個要害官位,至於權柄最重的自然是老三赫連秋風,當今的西域大督統,最不濟的老四小妹赫連冬雪也成了罡親王融昌的王妃!如此一來,赫連一門的確是顯赫大融,沒有任何世家豪門能出其右!
融倫沉思了片刻,知道皇兄與皇後之間的關係雖說表麵上仍可以噓寒問暖,言談如常,但內心中已經很壞芥蒂,好在這赫連春花隻是在後宮內指手畫腳,對朝政不敢有絲毫染指。否則,皇兄真要氣瘋不可。
融倫低聲道:“皇兄是說,太子融坤?”
融煜帝頷首,認可了。
融倫道:“皇兄,大融曆經太祖太宗兩朝開疆拓土,已經疆域穩定,四邊休兵,雖說仍有扶瀛,北胡等外患零星侵擾,但已經不足為慮。皇兄勸更農桑,興修水利,國中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整個大融的國力漸呈蒸蒸日上之勢。眼下,不宜有大的變革動亂出現,不然,一旦國中時局不穩,北胡,扶瀛,蒼遼等國必然狼子野心再起,到那時,局麵定然難以收拾啊!”
融倫這番話說的讓融煜帝有些沉思,但很快,他便哈哈一笑,朗聲道:“倫弟啊,你這是說朕要易儲啊還是削藩啊?朕哪個心思也沒有嘛。”
融倫聞言,心頭微微一顫,但表麵很是鎮靜,道:“臣弟見皇兄畫的這些箭頭,圈圈的以為皇兄要做些什麼呢。”說完,麵帶尷尬之色。
“動作是有,不過不大。融乾的婚事既定,這駱遠山自然也要在融乾大婚之前上任興武堂大總管。這項任命待到下次朝會上就頒布。”融煜帝道。
“駱遠山賦閑在家這段時日,恐怕鬱悶之極。想想他從擅長鐵騎野戰的北疆調任艨艟巨艦縱橫波濤萬頃的的南洋,必然水土不服,吃敗仗也在所難免,當初這調令也著實荒唐啊!”
融煜帝嗬嗬一笑,道:“赫連夏雨見北疆的韋川手下猛將如雲,再不排擠排擠,恐怕實力就要遠超他們赫連家盤踞的西域了,故而和兵部一道出了這個餿主意,氣的韋川在北疆大罵赫連夏雨娘西皮呢!”
融倫很久不見融煜帝能有如此笑容,不禁也跟著笑道:“這韋川一貫胸襟豪爽,氣度不凡的,此番要他愛將了,也急了啊!”
“韋川不介意調駱遠山去其他戰場,但人盡其才,調去東海打登岸的扶瀛悍匪還可以,但是去南洋海戰,韋川能不罵娘西皮嗎?”融煜帝道。
融倫嗬嗬一笑,想到了過不了多久就要大朝之期了,這韋川如若真的見到赫連夏雨能否還敢當麵罵他娘西皮。
“皇兄啊,九月大朝,距今也就還有兩月了,這韋大督統到時候來到帝都,見了赫連夏雨要是當麵讓他難堪了,豈不是更妙哉?更有好戲一看啊?”
“哈哈哈哈!”
融煜帝聞言,同融倫一同笑了起來。
融倫做提到的大朝,是指戍邊四大督統每年赴帝都耀陽的一次朝會,這個定例自開國太祖融臻定下來之後,便一直延續至今。大融幅員遼闊,戍邊的四大督統開府所在地均在邊疆,東海大督統府下轄廬州,暨州,澤州。大督統府駐廬州。南洋大督統府下轄昊州,林州,隴州。大督統府駐昊州。西域大督統府下轄涵州,晟州,嘉州。大督統府駐涵州。北疆大督統府下轄淵州,納州,烏州。大督統府駐淵州。這些州都是大督統府所轄的邊疆之州,其實便是戍邊四大督統的封地。因為都是邊疆地區,除了東海的幾個州稍顯富裕之外,其他封地一般都還算貧瘠,加之邊疆戰亂居多,故而,物產多缺乏。所以這大朝之期,也就成了大督統們到帝都耀陽之後的瘋狂采購之期,每年的大朝之期都定在九月,因為這個時候,新收獲的糧米已經可以上市,氣候也很宜人,故而,九月也就成了帝都商販們一年之中最為看重的黃金月,有的商人甚至一年到頭就忙活這一個九月,就可以賺個盆缽滿盈,其他月份便可以優哉遊哉的高枕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