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家庭禮儀(4)(2 / 2)

管自己怎麼苦口婆心或者是嚴厲批評,成績始終上不去,總之就是讓自己有操不完的心。

麵對家長們大同小異的說法,筆者認為與其說我們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不如說是家長重視孩子達到什麼樣的結果更符合自己的想象與期望。

從根本上來講,家長更關心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重視的是結果,而不是教育本身。說句不客氣的話,我們的許多家長根本不是在教育,說是在做買賣似乎更恰當點,隻不過最後往往又賠錢又賠精力,破產都不知道為什麼。

重視教育不是隻看重教育的結果,或者教育的對象一一孩子,不能隻考慮自己的想法。應該重視和了解的是自己是否有正確的教育思路,自己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和缺點,孩子有什麼樣的個性特點等。

家長最不該說的十句話

1我們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2.“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3.“沒時間管你,不掙錢怎麼過日子啊?,”

4.“寶寶,爸爸不聽話,打他!”

5.“進了前三名,媽媽給你買……”

6.“沒有原因,我說不行就不行!”

7.“你怎麼樣跟我沒關係!”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樣就怎樣!”

9.“你怎麼這麼笨?”

10.“你覺得媽媽好還是爸爸好。”

有美好的願望本無可厚非,家長盡可以想象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比爾?蓋茨或者莎士比亞,但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沒有成為名人而傷心難過,或者因此埋怨孩子。

家長要做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學習習慣,鍛煉他們堅強的意誌品質,從而讓他們可以從容麵對未來的挑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而不是幫孩子去爭取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許多家長的共同問題是用自己的觀點去框定孩子的人生。他們的目標不是如何培養孩子,怎樣教育孩子,而是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並且窮盡一生都在為這一個目標身體力行,而最後的結果卻往往讓他們傷心失望。孩子總不願意按照他們設計好的人生路線走,他們總是會別出心裁,總是要另辟蹊徑,而這對於家長來說簡直就是難以容忍。

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全部傾注在孩子身上是許多家長的做法。比如,家長年輕時候的理想是當畫家但未能如願,因此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個畫家。畢竟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常常把自己不能達到的願望,寄希望於孩子,讓孩子幫助自己完成,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正是有這個信念的支持,讓家長過分關注結果,而忽視了教育的過程,忽視了與孩子溝通,甚而變成一個教育上的暴君,絲毫不聽孩子的意見,固執地讓孩子走自己並不想走的路。這樣的做法,一方麵讓孩子痛苦,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麵,隻會讓孩子離成功的道路越來越遠,因為他走著的並不是自己想走的路,他的興趣也並不在此。

也許有些家長會說,我指給孩子的是一條康莊大路,我熟悉裏麵的一切路障,在我的指點之下他既不會走彎路也不會摔跟頭。這樣,有什麼不好?

—帆風順,聽起來的確是好,但誰能保證孩子能永遠亦步亦趨,不會遇到任何狀況嗎?沒有經曆挫折的人生是長不大的。您能保證在您的悉心嗬護之下孩子有麵對挫折的能力嗎?這樣就是成功的教育、好的教育了嗎?任何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間接經驗固然重要,但總不如切膚之痛來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