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未來篇:自由教育,讓女兒成為完整的人(1 / 3)

——國外學習階段生心靈整體成長

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心靈的寧靜。

——馬可?奧勒留(古羅馬)

麵對新的生活

剛到新加坡,女兒掩飾不住興奮和好奇的心情,給我們發來短信說:“這裏椰林樹影,水清沙白,空氣新鮮,百花盛開,比家裏幹淨多了。”全然沒有思鄉的意思,“想家”完全被一個新鮮世界的新鮮事物刺激下產生的興奮感壓抑住了,再加上每天的學習任務不輕,倒也不認為離鄉求學是件多麼痛苦的事。學校經常都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自編劇目進行街頭戲劇表演為殘障兒童募捐等活動,上午上完課基本上就沒事了,下午都是一些課外活動或義工之類的,周末就到圖書館看書或和同學看電影,沒有了父母的嘮叨,沒有了嚴格的教學管製,老師也不布置作業,學習全靠自覺,日子倒也過得逍遙自在。

圖110 自編自導自演的科學實驗短劇 圖112 和同學表演自編劇本

但和當地學生英語水平的差距使女兒第一次考試就哭鼻子,本以為女兒的英語在國內還算好的,可是到那兒以後隻能相當於小學生的水平,女兒開始每天看英語書、背單詞、聽廣播,但還是有很多地方不理解,需要不停地查字典,影響了看書的速度,女兒又是一個性子比較急的人,不出兩下子就失去了耐心,“心思經常飛到了九霄雲外,望著窗外飛翔的鳥兒出神……看到英文書就有想吐的感覺,學習效率也每況愈下。”女兒在日記中寫道。後來女兒製定了一個學習計劃,有條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一段時間後,學習漸漸地開始走上正軌,但“我卻在這時進入了情感的真空期,此時的我好似掉落在兩個世界的縫隙之間,進退維穀。離開中國快一年,跟國內朋友的聯係漸漸淡去,但在這邊,除了同居一室的獎學金得主之外,很少關係親近的朋友,更不用說和當地人關係密切了。學校放學時間早,有時回到宿舍,卻不知要幹些什麼,手足無措。在家裏可以陪父母說話、看電視、練琴,但宿舍琴房和電視房離睡房遠,懶得去,吃零食和玩電腦勾不起我的興趣,學習可又無精打采。宿舍條件有限,不允許我像在家裏那樣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養花、做料理,生活枯燥得隻剩下學習、吃飯、睡覺,想和父母說說話,電話打通後卻不知講些什麼,日子一天天流過,找不著事做的我心情愈發焦燥不安,一有時間便沉入對舊事物的美好回憶中。”女兒還告訴我說月經有3個月沒來了。

女兒就在這種恍恍惚惚中度日,以致有一次回宿舍時忘記打卡了。她們女生宿舍管理很嚴格,進出都要打卡以保證絕對安全。這件事女兒本以為是件小事,沒想到學校卻一點也不姑息,班主任訓完話,校長又接著訓了半個小時,還要求違反紀律的每個人都要認真寫檢討書,女兒以為事情可能就到此為止了,下不為例就是了,沒想到校長卻給她們每個人記過一次。女兒從來就沒有受過什麼處罰之類的,在異國他鄉受到如此懲罰,心裏很是苦悶,天天打電話說心情很鬱悶,我不停地開導她:“不管你違沒違反學校的紀律,你都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女兒。不要老是將這件事放在心上,就當是一陣風吹過吧!”女兒還寫了一首小詩表達了那個時候的心情:

看不見

我總是對自己說,明天會更好,

因為我看不見。

媽媽,我已經知道這裏很黑,

因為我撞得滿身是包,鮮血飛濺,

而我,不能離開這兒。

我看不見路,回家的路;

我看不見人,熟悉的人;

我看不見你,我的媽媽。

我已經傷痕累累,我無法再呆下去。

媽媽,快帶我走,

媽媽,牽我的手,

媽媽,抱我的頭。

我站在深淵的一點上,四周圍繞黑霧。

我看不見未來,我停滯不前,

我曾經問自己,我將何去何從,

沒人能夠回答我,連上帝也不能。

烏雲遮擋了月亮,迫使它把光輝照亮自己,

繁星也來幫忙,它們附集在烏雲之中偷取光華。

今天中秋,而我看不見月亮,

我放歌高唱,一個人享受節日——無月之節,

我要快樂,哪怕我甚至看不見我自己。

月亮出來了。

一年後的聖誕節,女兒帶著這種狀態回家了,我緊緊地擁抱著她,說:“你就像一株移栽的植物,剛開始肯定會有一個適應過程的。”不管怎樣,女兒仍然對於成為一個大姑娘充滿了喜悅和驕傲,因為她覺得移栽和長大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充分地享受過童年快樂的孩子,也比較不會害怕移栽的痛苦和童年的結束。何況,女兒的童年是被愛所滋養的,她已經蓄積了很多生命的力量,可以毫無畏懼地一路往前。都說成長是痛苦的,至少,成長是煩惱的。但是,爸爸媽媽可以通過陪伴、關懷、尊重、開導和愛,讓孩子體驗到,成長也是充滿快樂的。

圖113 和同學在一起

這一年多來的生活對女兒至關重要。女兒開始獨自一人慢慢建立起和他人、和世界、和自己最初的關係。“短暫的假期過後,再次回到新加坡,我驚奇地發現日子也不是那麼難過了。我每天堅持跑步,現在我在班上的好友漸漸多了起來,閑暇時還應聘上了《聯合早報》通訊社,當起了小記者,與當地同學有了更深一步的交往,同時自己有了新的目標,生活更加充滿動力,作息時間也變規律了。或許這就是成長中必經曆的蛻變之一吧!沒有人能幫你,除了你自己。眼淚和汗水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但在片刻掙紮之後,迎接我的將是嶄新的天空和太陽。”

享受孤獨

女兒在新加坡的日子雖充實、快樂,但有時仍舊擺脫不了遠離親人、朋友的孤獨和對自己求學選擇的反思與比較。那段日子,平日不怎麼寫詩的女兒在日記本上寫下了大量的詩歌,有的哀傷,有的苦悶,有的勵誌,有的思索。為及時給女兒一些安慰,我找來裏爾克在《致一位年輕詩人的信》中激勵年輕人的做法鼓勵女兒:

*耐心對待自己和他人

*學會謙遜

*相信自己的直覺

*對我們自身內心的磨煉負責

*獨處時認識自己

*從我們最高的角度集中精力沉思人生

*欣賞大自然和一起事物的美好

*每天像一個詩人一樣生活

女兒在和一同去新加坡求學的同學經常一起聊天時想到了自己在中國的同學,他們現在正全力以赴準備高考,可能是曾經成績不如他們的現在卻是北大、清華的培養對象,而他們卻前途未卜,心裏自然有些失落,於是寫下了一首《奮鬥的日子》:

奮鬥的日子

日子好如泡在水裏的鹹菜,

一點點,味道四散開來。

渾濁一片不見原色。

鹹菜離了土壤,生命泉已幹,

從何而來?不得而知;

要往何去?暫無頭緒。

那麼,就地而安,把心攪得如同泥濘。

一陣雨劈下,

壇中水花群起,波湧浪翻。

鹹菜拚命掙紮,四下遊走,

卻使終走不出菜壇,

困獸一般衝撞壇壁。

鹹菜笑,命運豈非一時之變,

一個選擇,從此天差地別,

誰也不知路後藏的是刺還是玫瑰。

鹹菜笑,判斷背後綁著犧牲。

一個轉身,眼淚洗刷笑臉。

誰也不知心底埋的是蜜,還是苦膽。

鹹菜笑,機遇不總助人一力。

一個回首,悔恨壓蓋慶幸。

誰也不知伸手抓的,是福,還是災難。

鹹菜歎,一紙將人隔兩岸;

鹹菜惜,陌生地裏丟靈氣。

又是一年中秋,

眾鹹菜盤地而坐,相視無語,

抬頭望月,似回中原。

鹹菜心裏擰成一團。

鹹菜想念土的濕氣,四下打洞的蟲兒,

想念能折大樹的風,想念遠在天邊的雲。

但現在,

鹹菜抬頭,看到的隻有夜和星。

鹹菜想叫出來,卻被水淹了下去。

再明顯不過,

無憂的年代漸漸遠行。

於是我及時給女兒回郵件:“雖然很困難,但要學會享受孤獨,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要患得患失。要善於發現並意識到並且相信日常生活是最美好的東西。你會漸漸發現我們最珍貴的財富是生動而微妙的詞彙,它使我們能同自身以及他人很好的交流,你的那些發自內心的詩就是最好的表達。它敦促你進入自己的內心,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它敦促你要對自己選擇的行為、生活方式或創造的事物做出承諾。詩寫得好不好是次要的,你也沒必要向外探尋安慰和讚美,誰也不能給你建議或是幫助你,誰也不能。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問你自己。其實,我並沒有要你寫過什麼詩,但你能有感而發,證明情感已經植根於你心靈的深處。你已經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描述出你的悲傷和願望,並用你周遭環境中的事物,你夢境中的意象和你回憶中的對象來表達自己。這就夠了。你的日常生活雖然看起來比較單調和貧乏,但你能以一個詩人的姿態來喚起生活的繽紛。生活處處充滿了挑戰;生活就在我們現實的經驗中;我們擁有詩人般的靈魂就能找到快樂。”

我對女兒說,裏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人生很困難》中告訴我們,要學會相信自己的感受和實現想做好事的願望。他教你們這些追求美好事物的新手要有耐心,他提醒年輕人應該嚴肅對待創意人生的四根支柱——有深度地生活,紮實地工作,在勞動和自我表現中感到快樂,以及有耐心——“幾乎所有較真的事情都很困難,然而所有事情都需要較真。”

這位大師還告誡我們要對自己的選擇,進行的磨練以及隨之而來的快樂,負起責任。

放手也是一種愛

中國人崇尚平穩,做事情總是四平八穩,一點風險都不敢冒。從傳統文化中處處可看到這種守成精神,如中國人最喜歡曆史人物諸葛亮,一生除了被迫冒險唱了一次空城計,其它時候都是隻想打十拿十穩的仗,過於謹慎的思想讓他後來並無多大的建樹。

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是盡可能放手讓她自己自立。女兒第一次從新加坡回來,她想和同學一起回,同學們購的機票是套票,即坐飛機從新加坡出發,中途換乘飛機,再飛長沙。價格比較貴,我建議她購買虎航廉價機票飛到廣州,再坐高鐵到長沙,不但時間上快些,而且路費可節省上千元。女兒說,同學的家長多數不同意這種做法,主要擔心廣州治安不好,從機場到高鐵站的路上不安全。我說,那你就單獨這樣回家試試,看安全嗎?廣州正在準備亞運會,治安的問題完全是多餘的擔心啊!你從機場到高鐵站,正好可以看看美麗的羊城。如果是不出機場隻在機場轉機,你雖然經過廣州,但連廣州一眼都沒看到,多可惜啊。女兒欣然同意自己單獨回來。

奶奶知道女兒要回家了,從鄉下打來電話,要我們一定到廣州接她,怕小孩一個人乘車不安全,我們不好講明自己的想法和安排,隻好含糊答之。有時,長輩對晚輩的關心,他們把孩子照顧的麵麵俱到,還怕出一絲問題,孩子應該自己做的,他們代替做了,孩子應該自己想的,他們替他想好了,這是一種過度保護,極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讓孩子產生的依賴心理,弱化了孩子能力的成長,最後讓孩子成不了一棵大樹。

女兒一個人順利地回到長沙,她在新加坡生活了一年,人長高了,人也變白了。新加坡熱帶的氣候不僅沒有曬黑,反而皮膚變白,我問了問原因,她說除了體育課曬太陽外,平時外出就打遮陽傘,自己傍晚沒太陽了才去跑步。我又問了一問她回家路上的見聞,她告訴我,廣州比長沙落後些,街上髒,建築物也是破爛矮小,我聽了大吃一驚,這是怎麼回事啊?我後來自己去了一次廣州,才知道她從白雲機場坐大巴直達高鐵北站,高鐵北站位於廣州的花都新華鎮,大巴並沒經過繁華的廣州市區,她把花都當廣州市區了。

讓不滿16歲的女兒一個人旅行,對安全的擔心還是有的,不過我們告訴她,有事情就找警察,最大的安全問題是要注意交通安全,要她一定遵守交通規則。第二次回來,還是一個人回來的,這次是訂的飛機聯票,在廣州轉機飛長沙。這次到把我們急了一次,她告訴我們是晚上八點到達長沙,晚上八點我們到了民航市區大巴站台去接她,可沒見她人影,我們想可能是飛機晚點了,這是常事,可一個小時後,到達的旅客中還是沒有她,到網上看了看當時的氣象報道,兩地天氣正常,耐心點吧,又過了一小時,還是沒回來,心中比較焦急,又沒地方去問,晚上十一點多,市區最後一趟大巴車也出發了,女兒終於出現,心中懸的石頭終於落地。女兒下車後,打過招呼,我連忙問飛機晚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