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起死回生這句話,來形容某些醫生的醫術高明。據說,春秋戰國時的名醫扁鵲,就有這種本領。
一天,扁鵲來到虢國。他聽說太子死了,就去看望。
扁鵲來到太子床邊,用耳朵貼近太子的鼻子聽聽,發現還若斷若續地有點氣息;再用手摸摸太子的大腿根和心窩,還稍稍有點熱氣;他又仔細給太子搭了搭脈,脈還在跳,隻是很弱,很不規律。
扁鵲斷定太子並沒死,隻是一時暈了過去。他在太子頭頂、胸部和四肢紮了幾針,又做了熱敷,灌了湯藥。一會兒,太子蘇醒過來。後來又連續服了20多天的湯藥,便完全恢複了健康。
大家讚揚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說:“凡是救過來的人,都是他本來就沒有死,我不過是幫助他戰勝疾病,恢複健康罷了。說我起死回生,其實是過獎啊!”
針灸起源有人以為早於藥物,這一結論可能是一種主觀的想象推斷,很難有確切的依據。針或灸的醫療方法,都需要借助醫療工具,且需刺灸人身的一定部位,應該說較難於藥物知識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