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0.有時避重就輕繞著說(1 / 1)

“直則枉,曲則全”,做事情是這個道理,說話也是這個道理。

說話要學會“繞”,正所謂“曲徑通幽”,輪船要善於“繞”,才能避開險灘暗礁,一帆風順。有時說話避重就輕,避實就虛,采取繞道而行的曲線策略,也能為自己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陳毅同誌當外長時曾主持過一次談國際形勢的記者招待會。會上陳毅談到了美製U-2型高空偵察機騷擾我領空的事情,並對此表示了極大的憤慨。有個外國記者趁機問道:“外長先生,聽說中國打下了這架偵察機,請問是用什麼武器打下的?是導彈嗎?”隻見陳毅用手作了一個用力往上捅的動作,說:“我們是用竹竿子捅下來的。”與會者無不捧腹大笑,那個記者也知趣地不再追問了。

竹竿子能捅下高空偵察機嗎?陳毅同誌的回答顯然有弦外之音,但卻妙不可言!試想,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回答方式呢?如實相告,就會泄露我國的核心機密,當然不行;但按一般方法說“無可奉告”,會使會議氣氛過於板滯、凝重,而“是用竹竿子捅下來”這句錯話,卻聽起來煞有介事,既維護了國家機密,又造成了幽默輕鬆的談話氣氛,真是一舉兩得,一箭雙雕,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絕!

可見,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將真話變為錯話,曲折地說出來,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當有人求自己幫忙,但卻實在是辦不到時,此時若直言拒絕,一定會使對方難堪或傷害對方,那麼該怎麼辦呢?

有一次,林肯在某個報紙編輯大會上發言,指出自己不是一個編輯,所以他出席這次會議,是很不相稱的。為了說明他最好不出席這次會議的理由,他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個騎馬的婦女,我停下來讓路,可是她也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的麵孔看。”

“她說:‘我現在才相信你是我見到過的最醜的人/”

“我說:‘你大概講對了,但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她說:‘當然你已生就這副醜相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但你還是可以待在家裏不要出來嘛/”

大家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啞然大笑。林肯在這裏巧妙地運用了自嘲來表達自己的拒絕意圖。既沒讓人難堪,還在愉快的氛圍中領悟到林肯的意圖。

有時候為了避免直言相告,還可巧妙地尋找借口來為自己解圍或是保全他人的麵子。

舞會上別人邀請你,你內心實在不想跟他跳,可說:“我累了,想休息一下。”既達到謝絕目的,又不傷別人的自尊心。

別人與你相約同去參加某一活動,但屆時你忘記了;或過後生悔,未去赴約。直說出原因,將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一般情況下,失約的可能原因有身體不適、家中有事、客人來訪等,你可挑選較合情理的一種,作為事後的解釋。

在與人交談中,慷慨激昂,鋒芒外露,固然是一種本事,但細語聲聲,婉言相告,也是必不可缺的一種本事。

一個人對自己要求嚴格,不做一點錯事,這自然是千該萬該、十分正確的事。但如果因此就把自己看得過高,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別人,以為別人都是笨蛋,隻有自己才是聖人,那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