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高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度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度賞識,帶來孩子的無奈;過分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教育不僅要幫助孩子走向成功,更要獲得幸福。
與其說孩子是一張白紙,不如說是一顆種子,種子是有花期的,有的遲開,有的早開。雖然有的孩子很平常,付出很多也得不到回報,家長也不要著急,因為這很可能隻是成功前的緩行,此時你的孩子正在厚積薄發,突破隨時就會到來,語文學習也是這樣。
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完全能夠做到鹹魚翻身,多年的教學中,遇見了很多這樣的例子,所以,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我們家長一定要耐心,再耐心,做到不拋棄,不放棄,永不言敗。
家長要放平心態,慢慢地引導著孩子走進語文的殿堂,感受語文的魅力。
一)語文學習是個慢功夫
也許孩子是一棵參天大樹,你應該把每個孩子都看成是正在不斷進步的個體。其實他們的成長就像竹子一樣,在花園裏栽種下之後,4年間你辛辛苦苦的給他澆水,他隻長了幾厘米,到第5年,不經意間他卻一下竄高了將近1米。每個孩子的成熟速度也是不一樣的。但是一定要耐心,要給他們時間。如果孩子正在冬眠你非要搖醒他,醒來後他就會走得跌跌撞撞。
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尤其是語文的學習,隻要努力,完全可以功到自然成,即使將來到了高中,也會有翻身的機會,隻要把語文知識點理順了,多努力,語文的成績也會有很大的飛躍。
但語文能力的提高,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孩子慢慢地打好基礎。
現在很多語文學習的輔導班如雨後春筍一般,到處都是,這些急功近利的輔導班對孩子提分確實有一定的幫助,但孩子語文素養的提高,卻並不是輔導班所能速成的。
我認識很多聰明的學生,由於家長重視,他的數學,英語非常優秀,但文學修養,語文的成績卻拖了後腿,那個學生曾經問過我:“老師,你告訴我,語文成績的提高需要平時大量的閱讀,和積累,需要多看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需要多讀,多寫,多練,還要多體驗。但我覺得這樣太浪費時間了,有沒有什麼辦法,通過一種特殊的訓練,能快速提高語文的成績?”
“快速提高語文的成績?”
“是啊,用最短的時間,快速把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古文能力提高上去。”
“語文能力的提高,是一種積累,應該不靠速成。”
通過交談,學生告訴我,他和很多同學一樣,很少看課外書,對於那麼厚厚的中外名著,多數隻聞其名,根本不了解其內容,更不曾讀原文。
“你小的時候,家長沒有告訴你多看古今中外的名著嗎,沒有給你買很多書嗎?”
“沒有,家長給我報了提高寫作的輔導班,看見我經常偷偷地看小說,說看小說影響學習,就很少給我買小說,但經常給我買作文選。”
聽完這些後,我非常感慨,真是欲速則不達啊,這個家長本來是想著快速提高孩子的語文素質,但方法不對,反而卻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不叫孩子去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卻叫孩子看一些質量不高的作文選,結果自然見不到孩子實質性的提高。
其實,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最需要家長陪著孩子慢慢地走。語文的培養在於平常的日積月累,並不在輔導班的快速提分,要想提高語文能力,必須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詩窮而後工,悲憤出詩人,外界的事物對人有所觸動,心有所感,寫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古人也說過: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此話非常深刻。讀書,行路完全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休養,從而提高孩子的語文能力。
行萬裏路,不僅僅隻是行走,而是要多見識平時沒有見識的生活,多接觸平時接觸不到的人,多經曆一些沒有經曆過的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
因為我們寫文章,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描寫景物,都需要現實的生活情景和生活細節。這些是不能憑空捏造出來的,隻能通過多方麵觀察和感受生活才能獲得。
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隻有走出書齋,與現實生活有較多的接觸,我們才能得到不同的體驗,對事物有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才能寫出思維意義深刻的好文章。
很多家長不知道該給孩子看什麼樣的書,會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其實,叫孩子閱讀時,一定要找到涵蓋古今中外的書,隻要是能開眼界的,啟發思維,豐富心靈的書都可以閱讀。這是提高語文能力,提高寫作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大部分孩子都喜歡看有趣的書,對閱讀非常有興趣,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孩子閱讀,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孩子喜歡的書,隻要不是有害的,都鼓勵孩子去讀,隻有多讀書,孩子才能體驗到不一樣的生活,他們的視野才會開闊。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猶有神。魯迅也說過:隻看一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麵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這些經驗之談,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家長必須要重視泛讀,找到各種文章進行閱讀,讀的時候不必做詳細分析,對文章的思想意義和寫作技巧有個大致的了解即可,使自己獲得多方麵的營養。
從小養成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不但可以豐富孩子課外知識,還能教會孩子如何做人,給孩子一個觀察世界的廣闊視角,隻要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孩子就會熱愛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享受。
在孩子還沒有享受到讀書樂趣的時候,家長要會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首先要經常帶著孩子進書店,去圖書館,給孩子一個閱讀的環境,孩子去的次數多了,也就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常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我們可以這樣教育孩子“常在書店逛,哪有不沾書香”。書店琳琅滿目的圖書,很快就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書店肯定能發現喜歡的書,也許這些書不是學校老師要求的,但隻要是孩子喜歡的都鼓勵他們去看,家長要給孩子選擇喜歡圖書的充分自由。
隻要孩子樂意看,就讓他盡情地看,家長不要過多幹涉。買書也是這樣,隻要孩子喜歡的書,無論是漫畫書,還是各種小說,都可以購買,至於買多少,可以根據家長的經濟情況來決定,事先告訴孩子,可以選出幾本最喜歡的書帶回家。
有的家長說,漫畫書字少,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一本書有時不到半小時就看完了,買了劃不來。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孩子的閱讀水平是多方麵的,並不僅僅由書內有多少字來決定的,而是根據書中所傳達的內容所決定。作品的藝術魅力,並不以其中的文字多少來決定,而是以作品中所傳遞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所決定。
有些經典的漫畫書,雖然字少,但卻通過圖畫,給讀者傳遞了深刻的內容,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對孩子產生影響。
比如說德國著名漫畫家卜勞恩的連環漫畫《父與子》,半個多世紀以來,風靡了整個世界,這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漫畫書。上麵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麵閃爍著智慧之光,無言地流瀉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的天倫之樂,其藝術魅力征服過無數讀者的心,小讀者們尤其喜歡。
還有張樂平先生的係列連環漫畫《三毛流浪記》,濃縮了當時中國流浪兒和廣大民眾的現實,在讀者中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更是小讀者喜愛的讀物,可以說它影響了幾代人。
當孩子還沒發自內心地喜歡閱讀的時候,家長的任務應是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保護孩子們剛剛萌發的興趣。絕對不能用該讀什麼,不該讀什麼約束孩子。
有些家長在孩子的閱讀興趣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時間,竟想當然地叫孩子閱讀一些孩子們根本不喜歡的大部頭名著,完全不考慮孩子的接受水平,這完全是拔苗助長。有些家長還炫耀孩子在很年幼的時候,就讀過什麼樣的名著,這樣做更是背離了閱讀的本質。
真正閱讀的主動權應該在孩子的手裏,而不是在家長的手裏,應該叫孩子選擇他喜歡的書,真正地讀進去,體會到閱讀帶來的興趣。當孩子因為讀到一本好書,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的時候,甚至在被窩裏打開手電,偷偷讀書的時候,說明他是真正地體會到了讀書給他帶來的興趣。
為了進一步加深孩子對書的理解,家長還可以和孩子經常談論書中的內容,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更加深刻。
我們都曾有這樣的經曆:人們共同經曆過一件事後,就有許多可以交流的話題,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相互認同,親子共讀中大人與孩子的關係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書中的內容,從讀書中獲得決樂。通過交流使雙方獲得認同,家長對讀書的理解可以自然而然地傳導給孩子。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有些家長為了考察孩子對書中內容掌握的程度,喜歡向孩子提問,有些家長要孩子複述故事。這絕對不是什麼好辦法,因為孩子很不喜歡這樣的提問,經常用沉默不語,表示反抗。有的孩子甚至因此對共讀活動感到厭煩,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進行,那就是像平時閑聊那樣,一起聊書。
家長還可以幫助孩子去發現可能被忽略的精彩之處。家長要求孩子用再讀一遍的方式,很難取得好的效果,但家長讀後,再與孩子開心地聊一聊,孩子可能就會去重讀。
在聊天的時候,家長不能高高在上,而要蹲下來,做孩子的朋友,用平等的態度和孩子一起討論。家長有豐富的社會閱曆和閱讀經驗,在理解的深度上遠遠超過孩子。但孩子沒有那麼多思維定式,特別善於發現細節。在對故事的理解上,家長並不總比孩子高明。
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會增加很多和孩子聊天的話題。和孩子討論書中的內容的同時,受益的不止是孩子,家長也會受到很多啟發,孩子也會給家長敞開心胸,談很多書本之外的東西,比如說學校的生活,同學之間的關係,以及一些奇思怪想,孩子不再對家長設防。
我們談過很多書,尤其是孩子喜歡的作家沈石溪所寫的一係列的動物小說,這些小說在表現動物自然習性的同時,還描寫了動物的人性和情感世界,通過曲折多變的故事情節,營造了一個個發生在動物世界中蕩氣回腸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令人難忘的充滿人性的動物形象。
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是《狼王夢》中的那隻狼,這是一隻可以為了夢想付出生命代價的狼,和傳說中的惡狼完全是兩個概念,他有情有義,有愛夢想,分明就是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類,為了心中的理想不惜犧牲自己,在她的身上看見了人性的魅力。
你讀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你知道得越多,就會變得越聰明;你變得越聰明,當你表達思想或做出選擇的時候,你的聲音就越有力量,這就是泛讀的魅力。
廣泛的閱讀還可以彌補孩子體驗生活的不足,現在孩子的生活經驗實在太狹窄了,大量的泛讀可以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另外,也可以使我們博采眾長,多方麵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泛讀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精讀,尤其那些思想深刻,優美的文章,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小的收獲,通過精讀,可以獲得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給我們更多的熏陶和影響。
語文是一門工夫在課外的課,如果家長不急功近利地盯著孩子的考試成績,而是從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引導孩子大量地閱讀古今中外的各種小說,書籍,孩子的語文成績就會漸漸地提高。
除此之外,還要多背誦一些古代的文學詩歌,領著孩子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把生活感悟隨時記錄下來,寫的多了,句子篇章的寫作水平,自然就上去了,即使不上任何輔導班,不找老師開什麼小灶,語文的讀寫能力也會達到相當的水平,哪裏還用上什麼輔導班?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對語文的學習有兩極分化的傾向,有些孩子非常喜歡語文,喜歡優美的詩歌,喜歡優美的散文,更喜歡閱讀各種小說,讀的津津有味,廢寢忘食,有些學生對寫作到了癡迷的程度,自稱是文藝青年,經常拿出自己的習作給我看,叫我點評。
當然也有很多學生對語文非常頭疼,每次寫作就像吃藥打針一樣渾身難受,看古文,一竅不通,連文章都順不下來,更不要說去解釋文章中的語法現象和詞法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