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地應付孩子,隻有真正地陪伴他,孩子才會感到愛的溫暖。陪伴是母親給學生最好的禮物,因為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很多家長生完孩子後,把孩子交給老人,自己忙工作去了,這其實是最大的誤區。
有些家長雖然和孩子住在一起,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環境,找人照顧孩子,經常給孩子買上一大堆禮物,表示對孩子的歉意,這都不是孩子所期待的。
孩子期待的,家長未必知道。家長隻有讀懂孩子,才能與孩子快樂共處。
作為家長,也許你的工作很忙,也許你日理萬機,也許你是個成功的人士,但這些都是不你不陪伴孩子的借口。
無論你的工作有多忙,下班後就應該盡量多和孩子在一起,放下電話,關上手機,陪著孩子一起放鬆,和孩子一起做遊戲,聽孩子講講學校裏的見聞,講講班裏發生的故事和笑話,聽聽孩子的胡思亂想,聽聽孩子的吹牛,也許孩子的胡言亂語不切實際,但也要用心去傾聽。
不要把這些事無限的後推,以為以後還有很多這樣的時間,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等的,也就是在一轉眼的機會,孩子就會長大成人了,所以,要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
一)不陪伴孩子成長是無可挽回的錯
我曾陪著朋友趙女士到送孩子出國留學,在眾人的眼中,她的一切都叫人羨慕,事業成功,孩子優秀,一切都很完美。
但在孩子即將赴美的前夜,她與我長談了一夜,我才知道她有很多遺憾,最大的遺憾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陪伴孩子,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年輕時候,把一個小公司搞成了當地最有名的大公司,那時候,我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工作上,卻忽視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小時候,我沒有時間管他。當時我認為孩子隻要吃好喝好,被照顧好,就能健康地長大。所以我生下他後,就把他交給老人照看,孩子的奶奶對他非常溺愛,嬌寵,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對孩子關心的無微不至。
別人家的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都是父母領著去報道的,可是那一天,我特別忙,沒有抽出時間陪孩子,我便安排秘書領著孩子報道去。孩子小學畢業前的家長會,我正在外地出差談項目,連開家長會的消息也不知道,所以也錯過了。別的家長都有孩子入校,畢業的記憶,可我的大腦對此卻一片空白。
我每天忙於工作,公司的快速擴張,要求我要不斷地適應各種陌生的環境,適應各種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對孩子的經濟要求有求必應,花錢把孩子送到重點學校,以為隻要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成績自然就會上去。結果他在學校裏結交了一幫富貴子弟,講究穿戴,學會了攀比,學習成績卻不見起色。
孩子的奶奶隻能保證孩子的衣食無憂,至於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培養,卻鞭長莫及,愛莫能助。孩子在無人管束的環境下,像野馬一樣成長,性格變得兩極分化,一方麵任性叛逆,另一方麵非常敏感,內向,還有些懦弱,對學習不自信。
有個階段,孩子特別逆反,不遵守學校的規定,留著長頭發也不剪短,對我的話非常抵觸,處處和我對著幹,把我氣的暈倒在地,他也離家出走了幾次,那時候,我們之間關係非常緊張,差點斷絕母子關係。
現在我才知道,原來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在這個關鍵時期,我除了生氣,和孩子對著幹之外,打他,罵他以外,竟然從來沒有想過如何對他進行正麵的引導和教育,我是個不合格的母親。
一年四季,我都在加班加點的工作,唯獨忽視了陪伴孩子成長。我把自己的時間給了工作,給了競爭對手,給了員工,給了所有的人,唯獨最心愛的,相依為命的兒子,卻沒有在我這裏分到多少時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很少,由於過多地投入工作,忽視了孩子成長中關鍵的幾個時期,也忽視了孩子成長中最精彩的環節,轉眼之間,孩子就長大成人了。
現在孩子拿到了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馬上就要走了。這時,我才發現,其實我完全可以不用這麼忙,公司經營進入穩定的時候,我有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陪孩子,但那時,我滿心都是把公司的規模擴大,再擴大,卻從來都沒有多用點心給孩子。
一切都晚了,孩子就要徹底離開家,開始新生活。從此他就不再屬於我了,我剩下的工作就是努力掙錢,然後給他寄去,保證給他提供充足的教育資金和生活花銷。
她滿眼淚水,徹夜未眠,和我平時所見的那個精明強幹,野心勃勃的女強人判若兩人。她的兒子,眨眼之間已經長大成人了,也許在孩子記憶中,總是不在身邊的母親像個虛幻的影子。
我不斷的勸慰,但她的痛苦絲毫沒有減弱。
她說:“以前總以為把公司做大,給孩子掙錢,掙足夠的錢,是最重要的事。現在,兒子馬上就要離開家了,我才突然悟道,當時的我多傻啊,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成長如流水一般,一去不複返了。孩子的精神成長遠遠比物質成長更重要,況且,以犧牲孩子的成長為代價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我的人生有很多的缺陷。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會用心陪伴著孩子長大。隻有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人生才會圓滿。”
和她談完話後,我的心裏一直很沉重,這是個教訓,雖然她和孩子同住一室,但她卻從來沒有拿出時間給孩子,雖然母子共處一室,但卻像個陌生人一樣,沒有任何交流。她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孩子經常被忽視。
等著孩子離開她的時候,她才意識到為時已晚,她的人生充滿了缺憾。該陪伴孩子的時候,忙事業,等著有事業了,孩子也不需要你的陪伴了。
遺憾的是,人們總是不斷地犯著同樣的錯,由於工作忙,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時間管孩子,到孩子大了,卻發現他在成長中所有的精彩之處都被錯過了。
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一些工作忙的家長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環境,找人照顧孩子,經常給孩子買上一大堆禮物,表示對孩子的歉意,但他們卻不知道,這都不是孩子所期待的。
孩子期待的是父母在身邊的陪伴,哪怕是父母拿出很短的時間和孩子交流,都會叫孩子感到滿足。
如果父母隻關注孩子的物質要求,卻不肯為孩子的成長付出時間和心思,這就走進了一個嚴重的誤區。要知道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成長,還是情感,心理和的成長。
大部分家長隻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卻忽視或者無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孩子的心理成長更加重要。
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不去關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教育需求,不去嚐試了解孩子,不去關心孩子的心理問題,將來孩子長大後,肯定會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遠,碰到諸多問題也不會從父母那裏尋求幫助。
很多家長遇見了孩子的早戀,遇見孩子的逆反,遇見了孩子走極端,沉溺於網吧,在學校犯了嚴重的錯誤,被老師找上門來,甚至離家出走。這個時候,家長隻會怨天尤人,感歎自己沒有省心的好孩子,感歎孩子的不爭氣,感歎自己命運不濟。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一切的源頭都是由自己引起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當年的因正是由於今天的果造成的。如果在孩子的成長中,多關注,多陪伴孩子,把危險信號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孩子的成長就會更加健康,就像把小樹苗的枝杈都砍掉,它才會更茁壯的成長。
家長一定要意識到陪伴孩子對他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千萬不要生完孩子後,把他交給老人,自己去忙所謂的工作了,以為教育是孩子懂事以後的事。
二)放慢節奏陪伴孩子
我遇見很多家長說,現在社會的節奏就這麼快,要是我們再慢節奏,那麼孩子就會輸到起跑線上的。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要知道,每個孩子的生物鍾不一樣,生長發育的節奏也不一樣,有些孩子屬於大器晚成的,有些事早慧的,所以,作為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生物節奏進行,而不是違背孩子自身的規律。
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買來鋼琴,學習各種知識,但卻沒有掌握叫孩子入門的方法,以至於使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其結果卻是事得其返,這樣做,還不如不教,不如放慢節奏,等著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後再學。
人生是一場馬拉鬆比賽,起跑線上的早一步遲一步對馬拉鬆的結果毫無影響。在起跑的時候,一定要熱身,如果還沒做好熱身的時候就投入比賽,會導致抽筋等副作用的發生,使比賽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
每個孩子的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很早就學會了說話,走路,但有些孩子很晚了,卻什麼也不會,所以,家長完全沒有必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
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小學初期的時候,很多孩子怎麼教也教不會,成績很不理想,一道題講了很多遍,大部分孩子都明白了,但有些孩子卻依舊似懂非懂,每次考試,孩子的成績都比別的孩子差一大截。家長這個時候會非常著急,和老師商量對策,老師總是安慰說,也許孩子還沒有開竅,到了開竅的時候,成績自然就會上來的。我們要多鼓勵孩子,給孩子培養出好的習慣,創造出寬鬆的學習環境,然後靜等花開。果然,過了幾年後,很多成績不是多麼優秀的孩子很快就追上來了。
這樣的事情很多,所以,家長隻要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就行,到了合適的時間,孩子自然會有個突破。
試想,如果在孩子還沒有開竅的時候,家長揠苗助長,花費精力給孩子補課,給孩子定下考試必須考在多少分之上,在班裏的名次必須在多少名之前,如果達不到,就會有懲罰,其結果必然是父母和孩子的雙輸,更加糟糕的是,把孩子的自信心都給打擊掉了。
到了孩子該開竅的時候,由於沒有信心,也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即使明白也不願意花費工夫了,這樣的結果會更加嚴重。所以,即使孩子落在了別人的後麵,家長也要讀懂孩子,多多去鼓勵他。
家庭教育的方法要合適於孩子的心理,叫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開心快樂的知道很多道理。教育孩子的方法要適當,要適合孩子的心理。適合於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促進孩子身心的發展。不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會損害孩子的快樂生活,使得他們產生逆反心理。
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一定要知道,在家長正確教育的引導下,孩子會知道很多知識,這些知識並不僅僅隻局限於書本。
鄰居家有個剛剛上學的小男孩,很晚才學會說話,反應很慢,不喜歡多說話,非常安靜。媽媽叫他吃飯,他吃得非常慢,邊吃邊拿著小勺子玩,而且會灑掉很多糧食,掉在桌子上的飯粒,遠遠比吃到嘴裏的多。
叫他洗澡,他坐在浴缸裏就玩,把肥皂泡到水裏,把肥皂盒當成船,有時候,還拿些塑料鴨子放在水裏玩,直到水都涼透了,他也沒有想起來要洗澡。
沒事的時候,眼睛直直地看著窗外,他很喜歡一個人對著天空發呆,腦子裏也不知道想的是什麼。看見外麵的螞蟻,螞蚱特別開心,見到小貓,小狗就拔不動腿。
我挺喜歡這個別出心裁的小朋友,感覺他很開心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無論做什麼事都非常專注,很有自己的思想。然而,他媽媽每次談起他來,卻總是憂心忡忡。
“哎,真受不了,每次看見他漫不經心地邊玩邊吃,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雖然知道孩子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卻無法忍受她的慢節奏,真不知道,他的動作就不能快點,再快點?最後我急了,幹脆包辦代替,直接把一大勺子飯菜,直接塞到他嘴裏,叫他趕緊吃,隻有見到孩子狼吞虎咽地吃飯,把飯吃飽了,我心裏才踏實。我最不堪忍受的就是他整天發呆,每次拿出作業本之前,看著天空楞一陣,寫作業的時候,也是慢條斯理地發一會呆。你說發呆多浪費時間,如果把孩子發呆的時間用在學習上該多好,說不定孩子的成績會突飛猛進,直接跑到前麵去。我給他買了那麼多書他也不看。你看鄰居家的孩子,那麼喜歡看書,看了很多書,可他卻好,沒有見他看多少數,天生一副阿呆樣。最無奈的就是,看見人家家裏的貓,非要逼著我給他養隻小貓,養小貓多浪費時間精力,還要給小貓洗澡,喂飯,有這些時間幹點什麼不行?”
這個鄰居這樣說也很正常,她是雙職工,平時工作很忙,回家還有很多家務要幹,像個高速運轉的陀螺一樣不休止的運轉著,麵對的壓力肯定不小。
她對孩子的催促非常有代表性,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被卷入快節奏的生活中,尤其是在雙職工的家裏,孩子每天早上聽到家長最多的話就是:“起床!起床!快點起床,”,“洗臉,洗臉,快去洗臉。”,“快點吃,再快點吃,要不然就要遲到了。”,“快點寫,再快點寫,你還有很多作文沒有寫完。”,“快點彈琴,快點彈琴,馬上要考試了。”
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為家長最基本的生活狀態。幼小的孩子,也不得不適應父母的節奏,否則就會被父母催促。他們的父母也許不知道,大人和孩子的生活節奏完全是不一樣的,孩子有其獨特的生活節奏。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以及生命節奏都是完全不相同的。
對孩子來說,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節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我對鄰居說:你懂孩子嗎?你知道孩子的內心世界都在想什麼嗎?你以為孩子和你一樣,也是個成年人嗎?大家都在強調教育孩子要順其自然,但我們卻恰恰忽視了孩子的自然節奏和生長規律,我們尊崇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了嗎?
“這個?”鄰居愣了一下,說道:“整天這麼忙,哪有時間想這些,況且,小孩子嘛,誰有時間管他想什麼。”
“這麼說雖然你和孩子早夕相處,但並不真正地了解孩子,要知道,孩子和我們成年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法國最有名的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孩子不是縮小的成人模型!他們有著獨特的世界,如果大人把自以為是的東西強加給孩子,去教育他們,肯定是不對的。盧梭主張應該按照孩子的天性實施教育,但家長們往往會背離這一點,他們更願意按照成人的想法和行為去控製孩子的一切,完全違背了孩子成長的天性。”
鄰居有些驚訝,看得出,這些思想從來都沒有在她的腦子裏出現過,在她眼裏,孩子調皮,不懂事,做事拖拉,幾乎一所是處。她並不知道上天給她的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珍貴寶石,如果精心雕飾,肯定會成為一塊美玉,而她卻把孩子當作一塊不值錢的石頭,沒有用欣賞的眼光看見孩子身上美好的品質。
“其實換一種思路,你會發現你的孩子非常獨特,有著別人所沒有的品質,非常有思想,有見解,喜歡獨立思考,孩子吃飯很忙,也是正常,因為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報有非常好奇的態度,他的生活節奏就是那樣。你為什麼不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節奏去吃飯,去穿衣?這樣,他會了解自己能幹些什麼。他對周圍各種事物感興趣,可以更好地感受周圍,用自己的大腦去想象,去思考。”
看著鄰居在思考,我繼續說,放慢生活速度,放慢心態,學會欣賞孩子,給孩子更多自由自在的時間,按照孩子天性慢慢成長,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你看,以前的家長總是叮囑孩子“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著”。你也完全可以停下手上的活,陪著孩子一起放慢生活節奏,抱著欣賞的態度,看著孩子發呆,也許在孩子正在進行思考,也許他僅僅隻是在做白日夢。
孩子喜歡小貓,喜歡小動物,在你眼裏是無趣無聊的事情,但在孩子那裏卻是最大的樂趣,要知道興趣是最大的老師,說不定將來孩子能和法布爾一樣,寫出類似於《昆蟲記》的書?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所以,你完全沒有必要催促孩子,代勞孩子,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奏行事。
“你說的也有些道理,現在我想想,孩子確實有很多獨特的地方,也有很多優點,隻不過是我沒有注意到,更沒有去欣賞他,我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以後得換個思路看待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不過,我的文化程度不高,知道的也不多,會不會沒有足夠的能力,像那些各方麵都非常優秀的家長那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不要這麼說,要知道,親子教育是愛的教育,隻要用心,有足夠的耐心,即使是最平凡的媽媽也能教出最優秀的孩子。看看我們的周圍,有多少優秀的人才,都出生在最普通的家庭。他的媽媽也許隻不過是最普通的小學教師,工人,甚至隻是一般的家庭婦女,但依舊培養出了最優秀的孩子。更有一些來自於貧困農村的學生,父母都是農民,但他們的成績卻總是名列前茅,在學業上一帆風順,順利地拿到高學位,找到高薪的工作,做出不凡的成績。而我認識很多高學曆,事業有成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卻非常一般。這些富二代,官二代從小過著優越的生活,擁有最好的教育資源,但卻沒有達到父母的期待。並不是他們的智力有問題,而是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是專注於個人的事業,他們可以花重金為孩子買名貴的玩具,為孩子請來好的家庭教師,可以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但惟獨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長大,他們以為孩子的成長不需要花費多少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就會自然地成為他們所期待的那種人。雖然他們具有很高的素質,很高的智商,但卻不了解孩子,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因為他們根本不懂教育,也不願意用心去學。他們以為生了孩子,自然就會教育的,其實並不是這樣,教育孩子需要家長多用心投入到孩子的成長中去。”
“那麼以後我還真的要多看相關的書,多和優秀的家長溝通,放慢生活節奏,多用欣賞的態度對待孩子。”鄰居認真地說。
“對,開車都要學駕照,家庭教育更不能”無證“上崗,學海無涯,教育更需要家長去用心學習,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過程。現在你有了好的態度,已經具備了一個優秀家長的素質,隻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愛心,多用心,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一個平凡的媽媽,也能成為優秀的家長,培養出一個身體健康,性格健全,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優秀孩子。如果忽視孩子的成長,即使媽媽的學曆很高,資產雄厚,很有能力,但卻不是合格的母親,也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在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