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壽宴上必有酒飲,用以祝壽。此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因“酒”與“久”諧音,故以酒祝人長壽。宋代黃庭堅有詩曰:“欲將何物獻壽酒,天上千秋桂一枝。”所以桂花酒多被用作壽酒。中原及北方多,用竹葉青、古井貢酒、狀元紅等為壽酒;東北地區,人參酒更為壽酒之上品。但壽筵中所用之酒,不論品種,均稱壽酒。慶壽時,壽酒必先敬壽星,然後賓客共飲。
舊時漢族祝壽有種禮品,即“壽山福海圖”。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為老者祝壽,家人常為其懸掛此圖,親友來賀壽,也多攜此圖為賀禮。畫麵是一個大海,海中有岩石及飛來的蝙蝠,“岩石”代表“山”,蝙蝠諧音“福”。寓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口彩意義。漢族還有一種祝壽禮品是“福祿壽圖”。為老人祝壽,家中堂上懸掛此圖,來賀壽者,也都敬獻此圖。
圖中是一壽星老人持桃伴鹿,上有飛蝠。鹿,諧音“祿”,作官之意;蝠,諧音“福”,喻好消息;壽星老人,寓被賀者萬壽。有福有祿有壽,故稱“福祿壽圖。”通常畫麵上,壽星老人身後,有童子翹首仰視蝙蝠飛來狀,又稱“翹盼福音”。
台灣地區流行此俗:每逢老人生日,除用米粉加工成紅色,以酒、麵餅祀神外,老人家中於生日當天,雇人做棺木。做棺木時,工匠要先用斧子對準壽木,盡力一劈,其木屑若飛得遠,便想念老人壽齡綿延;反之,則認為在世時間不多。做好後,將棺木豎起,名為“讚壽”。“讚”與“站”(豎立)同音。
故取祝嘏(祝壽)之意而用“讚”。
“貓蝶圖”賀老壽星
中國人講究壽誕禮儀,各種習俗曆來十分繁複。
慶賀生日,一般在40歲以上。給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祝壽,禮品必須考慮寓意。民間常以壽麵(長麵條,以喻生命長久)、壽桃(一種糯米粉做成的紅色桃形糕團,用來借指傳說中的長生仙桃,暗喻長壽)、壽糕、壽燭、壽幛、補品等作為壽禮。
在壽麵上,一般也要放置吉祥圖案的剪紙“麵花”,如“八仙祝壽”、“麻姑獻壽”、“五福獻壽”、“鬆鶴萬年”和各種“鬥香花”等名目,以喻長壽之意。
比較別致一點的壽禮是一幅畫有貓戲蝴蝶的國畫,這一般作為獻給七八十歲老人的賀禮。為何采用貓和蝴蝶為題材呢?這裏包含一個口彩。原來,古人一般認為:“七十曰耄,八十曰耋。”因此,老人高壽七八十歲之際,被稱為“耄耋之年”。由於“貓”與“耄”,“蝶”與“耋”的讀音恰好相近,聰明的人們便別出心裁借用這兩種動物嬉戲的圖案,隱喻老人已入高壽(耄耋)之年,祝願壽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舊時漢族還有一種祝壽禮品,也是圖畫,題名《富貴耄耋圖》,它流行於華北、華東及中原等地。尤其是為70歲和80歲老人祝壽時,常以此圖作為賀禮。其畫麵是:圖中下方畫一株盛開的牡丹花,飛蝶於花上盤旋,另有花貓幾隻,作欲撲蝶之狀。這幅祝壽圖的口彩寓意是:牡丹花,俗稱“富貴花”,貓,諧音“髦”,蝶,諧音“耋”,三者組合便是“富貴髦耋”之含意了。
從送鍾的口彩看禮俗演變
鍾是計時器具。在中國倘若作為禮物相贈,在特定的場合會遭到被贈者的極度反感,甚至拒之門外。
比如結婚時,朋友的賀禮一定不能有鍾。這是何故?
原來,漢語有個詞叫“送終”,意即守護某人到臨死前的最後一刻。而“終”恰好與“鍾”同音,這還了得!
不過,這畢竟是舊俗。時代進步,觀念更新,國人現在也不大講究這麼多作繭自縛的禁忌習俗了。在上海,最近就有新潮青年別出心裁,為朋友結婚送去賀禮:《辭海》與鍾。為何獨選此二物?原來,《辭海》即書,“書”與“始”在滬語中發音相近,“鍾”與“終”當然也諧音,這樣,有書有鍾的賀禮不就能讀成“有始有終”嗎?於是,“終”的忌諱便成了口彩,祝願新婚夫婦琴瑟和諧,白頭到老。
中國人的數字口彩
中國人一向認為,數字也有吉祥與凶險之別。吉祥的數一般是雙數,俗話常說:“好事成雙”,“六六大順”,“要得發,不離八”,說的都是雙數。所以,婚期都是逢雙逢六。揚州人的婚嫁之期,特別愛選在帶六的日子裏,如初六、十六、二十六。因為揚州人的口語有“六六大順”,意思是逢六的日子辦什麼事都很順利,如願以償。天津人過去結婚必選雙日,現在則視陽曆、陰曆都是雙月雙日為最好。有人注意過,1987年10月18日(農曆八月二十六日),又是星期日。這天,天津市區居民結婚的甚多,一條巷子裏就有好幾家,人來客往,穿紅戴綠,異常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