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此書雖不到半年(5月19日—11月16日),而存此念卻已近三十載。
十年前在海大圖書館五樓工作間單獨與《胡適文集》(十二冊)對話,在雲霧嫋繞的尖峰嶺天池完成文集最後一字的閱讀,完成了一次豐盛的精神之旅;錢鍾書是胡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學術口號最勤奮的實踐者,我曾帶弟子如讀小說般地研習《談藝錄》、《管錐編》,用近五年的時間製作了與錢先生息息相關的《楊絳年譜》。而如今的《古典與現代》實乃前輩學人精神、品格、氣象之承接。
謀書至今,真可謂朝思而暮想!《古典與現代》成了聚攏靈魂之聖地。
所有來稿,編輯部的每一位成員均反複研讀:爵士島音樂咖啡廳裏文粹、豔秋與我就文稿數次激烈討論;圖書館工作間讀書小組彼此交換研讀意見;東坡湖邊的重點學科室裏研二的學子一篇一字推敲再三。每一次的討論都有記錄,近半年的來往電郵也都全部複製存檔,字字句句見證著《古典與現代》的生成。
來稿首發一律依內容編排,無分先後,而此間師友熱心賜稿,因版麵之限,無法一一編采,誠望諒解。各地師友、弟子鼎力支持,名單可列長長一串,真的不可勝舉,但海南大學領導的理解與實效的支持則不可不提。家人的一如既往以及廣西師大出版社納新兄、曉妮女士、責編誌友和餘紅等同仁的高邁誌趣使本書最終能如期麵世。
在此,一並謝了!
編餘,無數次立於窗前,凝視湖中小島,島上樹木繁茂,時有飛鳥掠水而過;近來白鷺麇集,潔淨、輕盈、優雅!
2009年11月16日淩晨
工作量:1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