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後記(1 / 1)

盡管本人有著迫切的願望和強烈的責任心,想要為選題所涉及的問題有所作為,然而由於水平有限、行文倉促等諸多原因,論文最終還是留下了很多不足、紕漏之處。特別是論文初稿成於2006年春,回過頭來看由於時間、精力和工作等諸多原因,想要修改補充完善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隻是在構架、語言和行文上做了一些修繕、調整和精練,在此懇請廣大讀者、老師和朋友們的諒解、批評和指正。

三年的博士研究生學習生涯,在北京師範大學“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校訓的浸潤之下,在導師王德勝教授的治學為人和睿智風範的熏陶之中,無論是學業、工作、能力,還是為人處事,甚至生活、技能、情趣等等方麵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本書修改整理出版之時,正值我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哲學係做訪問學者。百年清華的明媚陽光,優美寧靜的荷塘月色,令本書增輝不少。清華大學“人文日新”的校箴,也給予了我後續研究的動力。

在幾次參加倫理學及相關領域學術會議中,一些學界前輩給予了無私的幫助和耐心的指導;多年的交往中,於人生,於學業,他們每一次的指導和幫助都使我獲益良多。在論文寫作交流和探討中,一些老師、朋友和同學真誠地提供了他們的建議和看法,在此一並表示感謝。同時還要感謝為本書出版付出了辛勤勞動的編輯朋友們。

家人的支持是我完成學業和誌業的堅強後盾,寸草之心難以回報;期間兒子的漸漸長成是我莫大的欣慰。

2010年9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