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即使彼此互不言語,但人的心理變化也會流露在表情上。心情愉快時,麵部肌肉自然就會鬆弛;而心存悲哀時,也自然會傷心落淚。可以說,表情通常要比言語更能明顯地表達一個人的心理動態。然而,想藉由他人的表情來判斷他人的心情看似簡單,事實也並不盡然。就拿我們自身來說,有時我們的表情、動作、言語也可能會刻意掩飾當時的真實心境,不想讓對方識破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時,你的明顯表情展現出來的,也行並不是你心中真正所想的了。
這種情況很常見,因為在現在社會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戴著一張麵具,心理學上也有“人格麵具”的說法。也就是說,在社會中,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肯定不全是自發的自己,而有一部分是順應別人的期望、社會的看法等。而且,這種“人格麵具”對人順利地適應社會也是必須的。
首先,現代社會文明禮儀需要有一張“麵具”。今天,表情不再隻是一個內心符號,其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談判或洽談生意中,我們可能會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方始終麵露笑容,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極為滿意的回應,本以為成交是毫無問題的,結果後來對方卻以各種理由加以拒絕。由此可見,當時對方表露出來的笑容就是一種偽裝,這時表情就變成了一種交際手段,讓人看不清他的“真實麵目”。
其次,我們的本能也需要有一張“麵具”。出於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沒有人願意把自己內心的活動完全暴露給別人,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需要擁有自己的“隱私”。在某些場合下,我們甚至會很擔心自己的心理動態被別人察覺,於是就會極力掩飾內心的活動,表情也會與內心形成鮮明的對比,別人可能無法從我們的表情中看透我們的真實感情,或者我們的表情根本就是偽裝的。
可是,雖然我們極力戴上“麵具”來掩飾自己的內心,但是,麵部的細微表情還是可能會出賣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微笑、一句話,不知不覺中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可能成為別人洞悉我們內心的工具。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內心世界真正“保密”起來,不讓自己被表情出賣,我們還真需要多下點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