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1年1月7日,山本秘密地向及川海相提交了他的《關於戰備的意見書》。意見書中寫道:“現能判明國際關係發展趨勢者甚少,作為海軍尤其聯合艦隊,應覺悟到與美英一戰已勢所難免。故此應從速審慎的酌定備戰、訓練及作戰計劃等一應事宜,萬望勿失良機。”與此同時,他詳細闡述了開戰初所應采取的作戰計劃:“用第一、第二航空隊的全部航空兵力乘月夜或黎明之時,向美國太平洋艦隊發起強烈攻擊,力求全殲停泊在珍珠港內的美國艦隊,派潛艇部隊潛伏在珍珠港地域水下,待轟炸開始後,負責擊沉企圖逃離港口的美國艦隻,以造成港口堵塞等等。”
山本是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給及川海相寫信的,他並在信中特意加注:“僅限於大臣閣下一人閱看,閱後請立即燒毀。”
不料,在山本上書二十天之後,令人目瞪口呆的事情發生了:1月27日下午以“日本通”著稱的美國駐日大使格魯竟然獲悉了這一消息,格魯馬上把這份聳人聽聞的情報用密碼發出:
國務卿:
據秘魯駐日公使告知本大使館人員說,他從包括日本人在內的許多人那裏獲悉,日本軍隊在計劃,一旦日本與美國發生事端,它試圖動用全部軍事力量對珍珠港大舉突然襲擊。他還補充說,這個計劃似乎沒有什麼根據,但因是從多方麵探聽來的,所以才向你傳達這一情報。
格魯
對於日軍的南進計劃,美國事先並非完全蒙在鼓裏,因為美國已有先進的電子技術。美國陸海軍通訊部門從1938年開始就已經在研究破譯日本電報密碼的方法,為此建立了專門機構。到1940年秋破譯日本主要外交電報密碼終於獲得成功。他們還通過現代化的方位測定網改進監聽和截收等方法,對日本變換密碼順序也能掌握。破譯的速度驚人,快時竟能超過當時日本駐美大使館的譯電速度,美國將這套破譯技術命名為“魔術”。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日美交往中,“魔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941年11月26日,就在南雲忠一率領他的龐大艦隊在密雲低垂,海風怒吼中從集結地撥錨起航不久,美國人就已經發現了日本人的動向。
美國陸軍部設有通信情報科,海軍設有通信保安科,分別由萊克斯·明克勒中校和勞倫斯·薩福德中校領導,他們的任務是負責對日本通信密碼的破譯,並且獲得了巨大成功。
當日本艦隊從日本本土出發時,赫爾於11月26日召見了日本大使,麵交了一份被日本認為是美國提出的“最後通諜”的《美日協定基本綱要》草案——四點口頭聲明和十點備忘錄,即《赫爾備忘錄》。美國的這份最後通諜遞交的時間是精心安排的。
原來,赫爾於11月6日收到日本《甲案》後,美國覺得無論如何都無法找到達成妥協的途徑。11月20日,日本又急令野村遞交“絕對的最後方案”——《乙案》,美方便以《赫爾備忘錄》作為答複。
美國在《備忘錄》中提出,①無條件承認赫爾四原則;②要求日本政府從中國及法屬支那撤出一切陸海空軍和警察力量;③不承認汪偽國民黨政府及偽滿洲國;④要求日本實質上廢棄三國同盟條約。
日本大使野村和特使來棲看了赫爾提交的備忘錄,目瞪口呆,來棲認為這無疑是要日本“舉手投降”。
美國明明知道日本法西斯野心膨脹,狂妄驕橫,不可一世,絕不會接受《備忘錄》中的條件,為什麼又偏偏要遞交對方哪?這是做給人們看的,與其說是給日本人看的,倒不如說是做給世界人民看的。而日本以為美國尚不知道他們的戰爭企圖,盡管他們早已選擇了戰爭,但日本為了掩飾已經啟動的偷襲珍珠港的戰爭機器,也一本正經的耐心談判。
當東京收到《赫爾備忘錄》時,日本大本營和政府聯席會議經過討論,斷定:“美國已經決心對日作戰。”
不久,野村、來棲收到了東京來電,電文說:“《赫爾備忘錄》對日本來說是無理的提案……日本政府斷然不能以此為談判的基礎。日本政府對該提案的答複將在兩三天內通知你們。實際上,日美談判至此即將破裂。”東京同時告誡他們:“不要給美國以談判將要破裂的印象,對他們隻講你們正等待訓令,對政府的意圖還不清楚。”
他們哪裏知道,美國通過“魔術”,對此電報的內容早已了如指掌。
並非隻此一樁,“魔術”還破譯了東京11月30日致日本駐德大使的電報,電文如下:“日美談判目前已處於決裂狀態。請你特別秘密地轉告希特勒和裏賓特洛甫:日本同美英之間存在著突然爆發戰爭的很大危險,開戰日期也許會比想像的來得更快。”
當馬歇爾來到他的辦公室時已過11點,他看完破譯的電文,立刻斬釘截鐵的說:“各位,我確信:日本軍隊將在今天下午一時或一時過後不久便開始發動攻擊。我決定向全軍司令發出緊急戒備的指令。”這時恰是華盛頓時間上午11時25分,在珍珠港以北海麵,偷襲的日本機群已經飛離了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