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探尋、突破生命的高度(4)(1 / 3)

洞察力強的老師會定期做一份個人問卷,檢查自己的動機和想法。這樣的問卷會測出老師的社會階層偏好和性別偏見。好老師如果懷疑自己心存偏見,會盡力認識自己的勢利行為及其對學生的影響,然後采取措施避免這一行徑。對於那些他們認為劣等的學生,老師也許會盡量挖掘這些學生身上的優點。

老師的寵物

五年級時,老是非常喜歡我,我成了她的“寵物”。加之我是新轉來的學生,所以其他同學都討厭我。這位老師總是過來聽取我的意見,甚至問是否應該哄貓入睡這樣的問題。想到這個我就覺得很可笑。她甚至會為她的貓痛哭流涕,10歲的我該跟她說些什麼呢?

任何自尊心強的未成年人都害怕成為“老師的寵物”。學生反對那些將自己排斥在同伴群體之外的角色,特別是一個成年人角色。在本情節中,老師可能感覺這個10歲的小孩成熟且有責任心,於是把他看成自己的同伴。有時小學老師很孤獨,與其他成人沒有太多的交流。無意間,一些老師會與學生建立友誼。不幸的是,這些老師越來越分不清什麼該與成人朋友分享、什麼該與學生交流。於是不可避免,這些老師會越過界線,把學生當成人看待。而學生通常不願承擔成人友誼式的角色和責任。

明智的老師沒有權利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將學生置於嘲諷、責罵的境地。當老師特別喜歡一位學生時,這種情況就真的有可能發生。班上同學嘲笑、取笑她,許多人討厭這個學生。學生的處境非常難堪,既希望有歸屬感,又希望老師關注她。

10歲的孩子仍然依賴父母和老師,所以當角色顛倒時,他們會很難受,為此精疲力竭。如果他們幫助老師,誰又會幫助、支持他們呢?老師有義務不跨越學生朋友的界限,積極地與成人同伴建立同事關係和個人友誼。

有傷風化的謠言

六年級時,C老師把我拉到教室外麵,告訴我同學們對我很好奇,我的行為太男性化了,我應該更女性化一點等等。我為什麼一直和男生踢足球?她竟然問我這樣的問題,真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這位老師表麵上幫助學生,實際上對這位學生心存偏見。這位老師的言外之意是這位學生有同性戀傾向,理由是她的言行舉止男性化。此外,這位老師還揭露了這樣一個事實:這位學生是同學談論的話題。這位老師覺得有必要與這位學生談論這一問題,說明她厭惡同性戀的生活方式。也許這位老師是想幫助學生,但學生“不可思議”的情緒反應表明教育結果事與願違。

有見識的教師決不會用傳統的特定性別角色觀看待學生。他們會尊重雙向化性別行為(指學生既表現男性行為特質,又表現女性行為特質)。他們能意識到,學生行為不遵循常規,不一定代表他們的性取向。這些老師不會因為學生總是踢球、參加男生的活動就猜測她有同性戀傾向。

錯誤之六——人身攻擊

哪位學生最差

小學的時候,我的其他學科成績很不好,唯獨語文的作文很差,所以我這其他學科的優等生在作文麵前也低了頭。老師沒有對我有過特別的針對性的輔導,反而每次公布作文成績的時候都要加上一句:“XX,你的分又是全班最低的”。那時候我們每周一次作文課,寫作文成了我最害怕的事情。雖然我也很想進步,但是我不知道從何做起,老師也沒有給我講過我差在哪裏。有一天的作文課上,語文老師公布上次的作文成績,當念叨我的分數的時候,她突然這樣說了一句說:“XX,這回你寫得不是最差”或者“YY寫得比你還差”。不僅我和YY聽到這些,全班同學都明白她說話的意思。很坦誠地說,這是我唯一討厭的班級和老師。雖然後來我一直努力地寫好作文,但是我的作文也一直沒有得過高分。

優等生,和其他學生一樣,也會發現自己某些方麵比較薄弱,也可能理解課程內容有困難。這位老師對優等生有很高的期望,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這位老師並沒有教課,也沒有幫助學生理解內容,但是非常關注哪位學生表現最差。在教師當中,這種做法並不普遍。老師通常關注那些成績排在前幾名的學生,而她卻在全班學生麵前比較學生、批評差生。

表麵看來,她認為公開批評會激勵這兩位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事實上,她對學生進行了人身攻擊,很不專業,也不會產生理想的教育效果。這隻會讓學生憎恨老師和這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