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到無邊天作界,山登絕頂我為峰。人生天地間,喜憂參半,禍福相依,貧富之別,不管怎樣,做人做事都應當大氣!
大氣,是大肚能容天下事的胸懷。有這種胸懷的人,不會去斤斤計較,不會去為做過的錯事而耿耿於懷,不能自拔。在現實生活中,人事紛繁,難免會遇到諸如別人的傷害、羞辱、利用以及其他難以接受的事情,此時我們是與人相搏還是包容別人呢?不難知道,與人相爭或是相搏,最後的結局終將是必有一傷。如果我們有肚裏能撐船的宰相的肚量,那麼很多事便會化幹戈為玉帛。同樣,就算是別人錯了,我們也應該給別人留下餘地,不要太過較真兒。
大氣,是不濟滄海濟蒼生的壯誌。大丈夫立世,當有淩雲壯誌,殊不聞,男兒不展平生誌,空負天生八尺軀。所以,我們應當早立大誌,樹立遠大目標。想想古代那些以天下為己任的賢人誌士,如範仲淹,蘇軾,曾國藩等等,正是因為胸有大誌,所以一路向前。盡管在實現人生壯誌的路上,困難重重,荊棘叢生,但隻要堅守目標,努力而為,終將有所作為。
大氣,是風物長宜放眼量的眼界,更是懂得以退為進的智慧。有了高人一籌的眼界和長遠的眼光,才能夠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機遇,才能取得別人所不能取得的成就。當然,有了高的眼界和長遠的眼光,就掌握了前進的方向,但在見證自己眼光的過程中,我們往往不會那麼順利。或許我們有眼光,有才華,但我們卻處在困厄之中,處在別人的控製之下。此時,如果我們不懂得去忍耐,不懂得韜光養晦,示人以弱,而是鋒芒畢露,那麼往往是小不忍則亂了大謀,給自己前途再添障礙。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所為而又有所不為,同時知道不為是為了能更加有所作為。
大氣,是能自由遊刃於舍得之間的智慧。人們常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實際上這就是告訴我們人生有失有得,對於得失,不要太過在意,要拿得起放得下。同時,它也說明了人生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道理。星雲大師在談到給予的境界時說,不管是否有錢,你給予了,你就是富有的,而就算是你很有錢,卻不懂得給予,那麼你依然貧窮。的確,大氣它所強調的是內心之氣,而非外在的張狂,就像說一個人揮金如土,而他並不一定就顯得大氣,反而更多的是俗氣一樣。
大氣,是讓人三分又何妨的氣量,也是寵辱不驚隨去留的淡泊。古人常用謙謙君子來形容一個人的風度,的確,謙讓不僅是中國傳統美德,更是人們所追求的修養。讓人三分又何妨,一聽這,便可感覺此人胸中坦蕩,有氣量。如果說對陌生人有謙讓之心,人們多可為之,那麼對於自己的對手或是敵人亦能謙讓,甚至是成人之美,就不得不謂之真正大氣之人了。而有這種氣量的人,則往往是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他們對世事往往已經看透,不再去注重那些權利和奢華的生活,相反卻是追求著一種恬淡明淨的生活。這或許就是淡泊以明誌的深意和境界吧。
大氣,更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的泰然。麵對人生諸多突如其來的不幸事,很多人會顯得不知所措,而那些能夠泰然麵對不幸的人,則是冷靜的去解決事情,他們心平氣和,處變不驚,也不去抱怨,縱使再多的不幸,他們也隻是一笑對之!這就是大氣!
本書從多個方麵來闡釋大氣的含義,並將其具體化。同時借助頗有大氣的詩句語言和典型有深意的事例予以解讀,相信這將會讓你對大氣——山登絕頂我為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此書也將是你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