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做好外祖父、外祖母的思想工作,從感情上接納有過失的外孫。這一點對孩子的悔過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在家庭感受不到溫暖,常常懷戀生父的縱容與物質滿足,那就會抵消母親的感化力量和教育效果。假如外祖父、外祖母的思想工作比較難做,個人又有條件另置新居,改換一下環境對緩解當前的困境有所幫助。
第三,采用行為契約法幫助孩子矯正偷竊行為。可讓孩子寫一份書麵保證,從今以後不再偷錢花,貼在孩子可以經常看到的地方。定期要孩子彙報執行情況(三日一次或一周一次),及時予以鼓勵強化,必要時可設計考核情境(有意將錢款放在孩子可以找到的地方,觀察其反應),對孩子的履約情況進行檢查。為了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將孩子的偷竊行為向外宣揚,有關行為契約的情況也要替孩子保密。
第四,繼續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但為其建立儲蓄箱和小帳本,鼓勵孩子省下零花錢存入儲蓄箱,並將零花錢的開銷記在小帳本上(可簡單記)。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節儉的習慣,逐步控製其消費欲望。
第五,星期天多帶孩子到娛樂場所遊玩,密切母子感情,陶冶孩子的情趣,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逐漸弱化和消退不良行為。
自傷行為谘詢案例
案例介紹
周×,女,11歲,小學五年級學生。父母都是工人,中等文化程度。周×性格內向,從小就不願多和人說話,挺要強,也有些敏感。她心裏若有點什麼事,父母追問好久,她才肯慢慢說出。上小學後,周×的學習成績一直在中等偏上,曾經當過小隊幹部。在家長眼裏,她是一個省心的孩子;在教師眼裏,她是一個聽話的學生。
然而在五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之前,周×做出了一件使教師吃驚、使家長不安的事情。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幾位男同學違反課堂紀律,班主任知道後在班會上進行了批評。由於班主任事先沒有進行認真調查,批評時擴大了範圍,將周×也從座位上叫了起來。周×非常委屈,感到老師這樣做太不公平了,讓自己在全班同學麵前丟醜。下課後,她趁同學不注意,拿起削鉛筆用的小刀往自己左臂割了六刀,其中三刀較重,出了血,三刀較輕。回家吃飯時,家長看到女兒臂上的血跡,關切地詢問是怎麼回事。周×先是搪塞,說是不小心碰的。後經家長再三追問,才說了實情。家長聽了嚇得不得了,趕忙將此事通知了班主任。班主任專程來家看望周×,並主動承擔了自己批評上的失誤。周×當時的表現還好,似乎被老師的探望所打動。
家長以為,此事到此已經結束,不會再有什麼其他問題了。
誰知沒過幾天,孩子又出了問題,而且比上次更加嚴重。那是在一天深夜,母親聽到女兒房裏有動靜,便起床前去看望。孩子告訴母親,她有點肚子疼,想上廁所。母親信以為真、回房去睡了。誰知第二天清晨,到該起床的時候孩子還沒有起來。母親到女兒房間一看,隻見桌上有兩個空藥瓶,孩子麵色憔悴,手捂著肚子悄悄呻吟。周×被送到醫院檢查,經醫生詢問,才知她夜裏服了約200多片藥片,其中有40片消炎用的西藥,有100片感冒通,以及其它一些中成藥片。這些藥片是孩子事先準備好的。幸虧吞服的藥中中成藥居多,否則會給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從醫院回來後,經過母親再三追問,周×才說出了事情的起因。原來周×在學校又遇到不快,小組長因其未參加衛生值日公開批評了她。周×當時便和小組長頂了起來。她氣衝衝地說:“下次我一個人補還不成?幹什麼偏要找我的事!”放學回家後,周×聯想起最近發生的事情,越想越窩囊。她覺得這是老師和同學聯合起來一塊兒整自己,這樣挨人整真沒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