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20幾歲必須要知道的消費心理學(4)(1 / 3)

這些“購物狂”對商品有一種病態的占有欲望,當她們麵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哪怕是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或者是重複購買的商品,他們都會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她們三天兩頭逛商場,甚至一天不買幾樣東西,就覺得心裏癢癢的。

而這些購物狂之所以會瘋狂地購買物品,這與她們的購物欲望有關。而是什麼因素增長了女性的這種購物欲望呢?心理學家認為有以下幾方麵的原因:

第一,生活空虛。這種類型的人一般出現在留守太太或者退休的時尚媽媽中。她們因為丈夫、子女工作繁忙,與之缺少溝通,獨立的社交活動也不多,這類人群由於活動範圍很窄,很少被關注,購物往往成為她們生活中的一種行為模式而不是必要的消費行為,因為她們購買的商品很少是真正適用的。她們之所以喜歡購物,隻是滿足她們內心的那種欲望。

第二,壓力過大。這種類型的人一般出現在職場中。現代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貌美如花,學識八鬥,擁有事業,同時不能丟掉傳統美德,賢良溫順,相夫教子,贍養雙方父母,經營婚姻。因此,職場中有些女性白領麵臨很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而購物就成了宣泄壓力和負麵情緒的通道之一。

第三,虛榮心理和從眾心理。這是一般人的心理。消費者由於受到各種各樣的關於“奢侈消費”、“名牌消費”觀念的影響,加之人所共有的從眾心理,更加容易在購物中“亂了陣腳”。商場打折人潮湧動,很少有人能夠“冷眼旁觀”,抱著“看看”“不看可惜”的心態的人占了多數,而商場裏熱烈的購物場麵也起著刺激其他消費者購物欲的作用。這時候的從眾更多的可能是盲從。

第四,對商品的病態占有欲。部分女性當她們麵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就會激發內心特別的衝動,哪怕是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或者是重複購買的商品,都會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如果看見了不買,心裏就會堵得慌,但往往買了之後又後悔。這種衝動常常演變為內心的罪惡感和焦慮不安。

但是,盡管購物能緩解一個人的心理壓力,但是如果一個人毫無節製地瘋狂購物,超過了一定的界限,就會由製造快樂而變為製造痛苦。要糾正過於強烈的購物欲望,則需要加強心理素質培養,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態,使這種心理疾患得以減輕或消除。

這類畸形購物狂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怪異癖。他們重視購物過程遠遠超過購物結果,原因就是缺乏自尊自信、內心空虛,隻得用購物來填補。正常狀態下的戀物無可厚非,但如果迷戀物體超過對於人本身的感覺,那就是戀物癖了。

所以,怎樣才能減輕這種瘋狂購物的心理呢?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些方法:

第一,當女性發現自己有購物狂似的購買衝動時,不妨嚐試一下其他比較合理的壓力宣泄的方式。例如運動、傾訴。美國心理治療專家羅傑斯說:“在極度痛苦的時候,向別人傾訴是一種潛意識的治療。”宣泄的途徑很多,對於性格外向的女性可以找個地方高聲大叫,或借助某個機會與他人產生衝突等;對於性格內向的女性可以把心中的不快寫在紙上,寄給遠方的朋友。

第二,給自己的購物限定時間。很多人之所以會瘋狂購物,是因為在超市裏挑選時間長、範圍廣造成的,在超市裏轉來轉去,總會碰上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這時候不買都不行。如果每次去購物都把購物時間排到日程安排上,限定一個大致的時間,這樣就可以避免瘋狂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