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體驗人生的幸福(8)(1 / 3)

當我們考慮肉體的和精神的緊張以及持續不絕的不完全性時,它們不但同安詳、平和、心理健康不相容,而且它們也可能同肉體健康不相容,這看起來是合乎道理的。而且,我們也有了理解這個迷惑人的發現的線索,即許多人報告,他們的高峰體驗似乎莫名其妙地近似(美妙的)死亡,似乎在最強烈的生活之中也具有與其矛盾的渴望或意願。也許,任何盡善盡美的完成或終結,在隱喻、神話或古語上就是死亡。

我極強烈地感覺到,某種愛開玩笑的心境是存在價值之一。一個最重要的理由是,它是高峰體驗時相當經常的報告,而且,研究者也可以從報告者的外部行為觀察到這一點。

描述這種存在性愛開玩笑是很不容易的,因為英語在這方麵非常貧乏。一般地說,英語不能描繪“較高級的”主觀體驗。它具有廣闊無垠的或超凡的好脾氣的特質,當然是超越了任何敵意的性質。同樣,它可以容易地被稱之為幸福的快樂,興趣盎然或興高采烈。它具有由於豐富或過剩而溢出的性質(不是缺失性動機的)。在這種意義上說,存

在主義對於人的渺小(軟弱)和偉大(強有力)都感興趣或者高興,而超越了統治和從

屬的兩極性。它有某種凱旋性喜悅的性質,有時它可能也有寬慰的性質,它既是成熟的又是幼稚的。

在馬庫斯和布朗所描繪的意義上說,它是最終的、尤賽琴的、優美精神的、超然的,它也可以稱之為是尼采哲學的。

作為規定的要素,它內在地包含有從容、不費力、優美、好運氣、擺脫抑製的寬慰、約束與懷疑,和存在認知在一起的樂趣,它超越了自我中心和手段中心,它超越了時間、空間、曆史和地域的觀念。

在談論它時,所用的方法和談論美、愛、創造性智力一樣,使用整體性法則。這是在這種意義上說的,它是二歧式的解決者,解決了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它是人的處境的一種良好解決途徑,它教給我們一種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這就是對問題本身感興趣。它能夠使我們既生活在缺失王國裏,又生活在存在王國裏,既是唐·吉珂德,又是桑喬

·潘薩,像塞萬提斯那樣。

人們在高峰體驗的時刻,以及在這之後,特別地覺得幸運、僥幸、恩遇。一個並非罕見的反應是:“這不是我應該得到的。”高峰體驗不是由設計安排帶來的,它們是偶然發生的。我“被”快樂驚呆了,而最為直覺的是驚愕、出乎意料、愜意的“認知震動”。

感恩感是一個普遍而獨特的結果。信教的人是對他信仰的神感恩,其他人是對命運、對大自然、對人、對曆史、對父母、對宇宙、對可能有助於造成這個奇跡的任何東西感恩。感恩可能轉化為禮拜,表示感謝、崇拜,給予讚揚、供奉,以及其他某些很容易成為宗教格局的反應。顯然,任何宗教心理學,無論是超自然的還是自然的,都必定考慮這些事件,此外,也必定重視宗教自然主義起源論。

這種感恩感非常普遍地表現為或者引導到對每一個人或每一件事的包容一切的愛,覺得世界是美好的。這種感恩感或者是為世界做某種好事的衝動,經常引起一種報答的渴望,甚至會引起一種責任感。

對於我們所描述的自我實現的人或真正的人的謙卑和驕傲,完全可能有理論上的連結。無論是敬畏的人,還是感激的人,幸運的人對他的好運氣都很難充分信任。他必然向他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配得到這種幸運嗎?”這些人通過把驕傲和謙卑融合為一個複合的、超級的統一體,即通過成為在一定意義上的自豪和恭順來解決它們之間的二歧式。驕傲並不是傲慢或偏執狂,而是帶有驕傲色彩的謙卑。若不二歧化它們,它們絕不會病態化。存在性感恩能夠使我們把英雄和謙卑整合到一個外殼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