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潛意識的神奇力量 (2)(2 / 3)

最早進行潛意識訴求實驗的美國學者維克利,於1957年在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家電影院裏,在電影正常播放的時候,在一個活動的屏幕上每隔5秒以3/1000秒的速度呈現信息“請吃爆米花”和“請喝可口可樂”。如此迅速的速度呈現的信息,觀眾絲毫覺察不到,在意識層麵上也是不可能主動地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但它的結果卻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影院周圍的爆米花和可口可樂的銷售量分別增加了57%和18%。這說明了這些廣告信息進入觀眾的潛意識當中,是潛意識的力量勾起了觀眾的購買欲望,從而做出了購買爆米花和可口可樂的行為。人的心理中有一個閥門,把人的精神活動分成兩個部分,處於閥門上的精神活動是人們意識得到的,即意識活動;而處於閥門下的精神活動則是人們所意識不到的,即潛意識活動。潛意識活動雖然人們意識不到,但它對人的心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美國獲紐約廣告金獎的一則宣傳汽車輪胎的電視廣告,畫麵中一位運動員穿著一雙舊運動鞋在山上跑,跑著,跑著,鞋麵跑開了幾道口子。運動員無可奈何地脫下破鞋,隻見鞋底完好無損,嶄新如初,鞋底中間卻出人意料地印著那家汽車輪胎公司的輪胎商標,消費者看後,不知不覺地記住了廣告中所宣傳的產品。畫麵中從頭到尾,都沒有直接打出輪胎的鏡頭,汽車輪胎的信息隻是以很快的速度顯示了一下。觀眾還沒來得及感覺到這些刺激,但他們卻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使其在潛意識當中牢牢地記住了廣告訴求的內容。其他變相的潛意識訴求也經常出現在媒體中,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

潛意識像個巨大無比的倉庫或銀行,它可以儲存人生所有的認知和思想感情。人從出生到老死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等一切意識到的東西,都會進入潛意識並儲存起來。一些熟悉的事物,如長期生活環境中的習俗、觀念、人物景象、他人的某些思維習慣和行為特點等等,常常不經過明顯的意識記憶,不知不覺地直接進入人的潛意識,並儲存起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潛意識吸收和反饋的結果。

一次,加拿大著名外科醫生潘菲爾物博士為一名癲癇病患者做大腦手術,在征得患者同意後,潘菲爾物博士對她的大腦皮層作電流刺激。這時,病人忽然說,她聽到了管弦樂隊演奏的音樂聲,還情不自禁地哼唱了起來,當刺激到另一地方時,她居然回憶起了“少年時代在河邊和農場玩耍的情景”……

這說明,人們平時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都會轉化為主觀意識貯存在人的大腦中,而這些貯存在大腦中的主觀意識,如果長期不使用,其中的絕大部分就會與意識脫鉤而進入潛意識領域。

唐代詩人李益詩曰:“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記舊容。”這部分暫時進入潛意識領域的記憶準確來說是前意識,在一定刺激下便可通過“審查”進入意識中。

英國有個不識字的女仆,有一天患了急性瘧疾,在說囈語的時候,她反反複複地講些拉丁語的、希臘語的和歐洲語的各種句子;同時在講這些句子的時候,還帶有相應的情感,聲調慷慨激昂。周圍人由於無知而認為這個姑娘是被魔鬼迷住了。然而經過診斷弄清了這個莫名其妙的景象。原來這個姑娘曾被一位老牧師教養過,這位老牧師在讀自己所喜愛的書時有個習慣,讀書時順著通向廚房的走廊慢慢地走來走去,這個姑娘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個廚房度過的。當人們了解到了牧師所讀的書的內容時,也就證實了正是病人在囈語中所說的那些句子。可見,這個姑娘本人對這些句子雖然不理解,但她卻無意記住了它們。對神經係統相應部位的痛刺激,可促進病人所具有的知識的再現,而這些知識的存在她本人還不知道。

這些記憶的事例表明,人不僅有潛意識的記憶,而且一定刺激下還有潛意識的再現。這些記憶有些會留有一絲印象,有些卻是毫無印象,它們不知不覺被埋藏在潛意識中。潛意識的心理活動,是人自己很難察覺的,一般都會通過各種潛意識的情感表現出來,往往浮現於細枝末節之處。弗洛伊德認為,心理分析學習慣於觀察人們不關心或不注意的細節,在細枝末節之處,從中探尋被掩藏的東西。潛意識的思維活動是隱蔽的,所以必須從細節入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