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3章 當工作成為一種習慣(1 / 1)

2010年6月25日

不知不覺中,本學期的工作又開始進入到緊張的倒計時階段,這一段一直在彙總、梳理一學期來的所有工作得失,一直在整理工作回顧冊《足跡》的所有資料,一直在思考和商量下學期的工作到底該如何安排和開展。勞碌命——本可以好好休息,本可以到時再考慮的事情為什麼非要提前去設想和準備,這是一名好友擠兌我的,當然是出於他真誠和寬慰的心,意思是讓我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要太累。

來到現在這個學校三年來,我逐漸形成了一個習慣:越到期末階段我會變得越忙,因為在這個階段中我要把整學期的工作通過兩種形式體現出來,第一種是學期結束放假前一天的最後一次全體教師會議。學校常規的教師會議是每個月一次,在這個會議上我一般說話的時間隻有20分鍾,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留給了中層執行部門進行工作總結和反思。但在期末的最後一次教師會議上,我每一次都要說兩個多小時,在這兩個多小時時間裏,我會將學校本學期工作的方方麵麵用詳盡的數據加以一一列舉,並對成功的工作案例和存在的問題也進行詳細的分析,最後再給老師們提出我認為可行的工作建議。這個稿子的準備斷斷續續大約需要準備一個月時間,最後的總字量一般都在1.5萬字以上;第二種是彙編工作回顧冊《足跡》,在這本冊子中,學校的所有工作都被囊括其中,細致到教師和學生、家長參與的每一項工作或活動。通過這本冊子,老師們能清楚地了解到一學期中學校開展的各項工作情況,自己在學習工作中的貢獻力度。這個冊子一學期編撰一本,到上學期這本冊子的總字量已達到了6萬多字。較早進來的老師,尤其是一些中層部門的老師現在對這本冊子也已深有感覺,因為他們在工作中要查閱一些資料時,隻要翻閱一下冊子,就能立刻知道,為此,他們越來越覺得《足跡》的有用和方便。記得上次市骨幹校長來學校易校蹲點調研活動時,校長們也對這本冊子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我自己心裏其實很清楚,要做好這兩項工作,最關鍵的是要有心和用心,畢竟一學期中學校肯定開展了很多工作,組織了很多活動,要一一如實記錄並準確在期末階段反饋出來,沒有平時的細心關注和用心積累,那肯定是無法完成的。

隨著期末階段的臨近,放假已被提到日程上來了。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暑假讓我更有“恐懼感”,產生這個感覺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這樣幾個層麵。一是下學期將新增加5個班級,這個增加幅度超過了以往三年中的任何一年。無論是師資的安排,還是內部工作運作機製的調整,都會與前三年有很大區別;二是今年暑假學校會有較多的基建工程,主要是以食堂擴建工作為主的一係列工作,而且這些擴建和維修工作都必須在8月25日前全部完工。但暑假的天氣變化實在不敢保證是否能按時做好相應的工作;三是暑假中會有較多的活動需要參與,無論是教輔室組織的,學校自己安排的,還是來自於校長培訓係列的,這幾塊活動將會貫穿於整個假期之中;四是新進教師的暑期培訓工作,初步估計暑期時學校將會新進10名左右的教師,這些教師既有從其他學校調入的優秀教師,也有通過區教育局招聘考試後分配的大學畢業生。如何讓這些對學校來說是新教師的老師們盡快熟悉這個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工作程序,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校安排的這個培訓和交流是讓這些“黑煤球”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裏變成“紅煤球”的關鍵所在,是學校這個“煤球爐”的能量是否能發揮到更大或極致的基點;五是來自於各個單位和學校需要應付的業務類工作,比如講座、培訓等。這些工作中尤以講座最為煎熬,如果是“命題講座”,那是更加折磨人。

從2007年到了這個學校後,暑假休息或休閑已永遠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每個假期都會被各種事情擠得滿滿當當。無論是徒弟還是朋友,都會真誠地勸說:少做點,多休息,不能這樣過度透支。但我自身的感覺卻還不錯,因為我一直相信工作壓力是永遠存在的,忙碌對我來說是無法避免的。隻要自己的心態能調整好,體力上的付出畢竟不會造成多大的壓力。人生活得累與否關鍵是心態,就像我上次博文中寫到的那樣:苦海無邊,回頭無岸。已經認同了、認可了自己目前的狀態,付出再多也會覺得是正常的,也不會覺得到底有多累,隻會覺得每天的生活很充實,很踏實。這就像上次東錢湖的何先生舉的那個案例:回家過年,雖然艱辛無比,但其實內心歡喜愉悅,它的狀態並不是像旁人眼裏所描述的那樣恐怖與痛苦。

暑假馬上就要到了,雖然是個“讓我頗有恐怖感”的假期,但我相信還是會讓我很充實和開心的,因為不管多累,都是向著我的目標在努力和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