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維的概念
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在社會實踐中進行的,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活動過程。思維的工具是語言和文字,人們往往借助語言、文字把思維的結果表述、記錄下來。人們通過思維對豐富的感性材料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認識,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思維既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認識客觀世界,又能動地反作用於客觀世界,即改造客觀世界。
思維最重要的作用是創造,人們通過大腦的思維,把通過學習、感知貯存在大腦皮層中的信息作超常組合,組合成一個新的信息體,這新的信息體被實踐驗證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於是,一項新的創造誕生了。因此,思維是創造的源泉,人類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都是思維的結晶,思維形成了創造,創造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二)思維的特點
思維有以下特點:
(1)反映性。思維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每個人的思維都不能脫離其所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2)深廣性。每個人都是依靠他積累在大腦皮層中的信息進行思維的,因此,一個人的知識、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決定了其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於一個知識積累豐富,思維又高度活躍的人來說,天地萬物、曆史、現實和未來都在其思維的範圍之內。
(3)邏輯性。思維總是按一定的邏輯即規律進行的,隻有進行科學的、理智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
(4)隨意性。人的思維不受時間、地點的限製,有時在夢中也進行無意識的思維,說由思維而產生的好點子、好辦法是能隨時產生的,“靈機一動”、“急中生智”就是最好的例證。
(5)瞬間性。人的思維速度其實是很迅速的,一個靈感(即創造性思維的成果)往往在瞬間產生,如火花一般,稍縱即逝。因此,我們要及時用文字把思維的火花記錄下來。
(6)差異性。由於每個人的知識、學曆、事業、素養、智力、興趣不同,因此,每個人的思維領域、思維水平也是不同的,這就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思維的差異性。
(三)影響人的思維能力與水平的因素
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水平與以下因素有關:
(1)智力背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一個人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稱為“智力背景”。一個人的智力背景愈廣闊,他的思維愈活躍,想像力愈豐富,接受知識的能力愈強,愈容易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成果。開拓智力背景的途徑主要有:讀書,社交,知識性的旅遊,請教各方麵的專家、學者,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各種社會實踐等。
(2)智力:①學習力、理解力、觀察力。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善於收集各種信息,並且能深刻理解各種知識、信息的內涵,能細致地觀察各種事物,找出其特點和規律。②記憶力。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學到的各種知識、信息牢固地貯存在自己的大腦皮層中。善於通過記筆記、製作知識卡片、製作微機信息文件等方法幫助大腦的記憶。經常運用、複習已掌握的知識和信息,可以加深大腦的記憶。③分析、判斷力。即正確辨別、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④創造力。敢於對信息進行新的排列組合,提出前人沒有提出的新觀點、新方法,創造出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新生事物。
(3)思維方法。人們如果用在思維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科學的創造性思維方法來有意識地指導自己的思維活動,那麼將大大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4)社會實踐。實踐出真知,一個人的社會實踐豐富,經曆的事物多,交往的朋友多,占有的信息多,那麼他的點子、辦法就多。
總之,思維是人類一種基本的精神活動,思維孕育了創造,創造了人類社會今天的高度文明。因此,思維是一門值得我們學習、探討、研究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