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會花錢嗎(1 / 2)

“你會花錢嗎?高薪聘請您當花錢總監。”

這是前幾天刊登在晚報一角的一個招聘廣告,就兩行字,就這麼簡單,可它產生的效應,相當於在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扔下了幾百顆炸彈,這個世上還有誰不會花錢的呢?

陳儉省也是衝著它來的,當他走到遠大公司門口時,確實被那前來應聘的人群驚呆了,用人山人海來形容絕不為過。

有保安在維持秩序,他很自覺地跟在人群後麵排著隊,心想,這要站到猴年馬月?誰知,不一會兒工夫,就輪到了他。一看,這報名其實很簡單,就發一張表格給你,讓你自己去填,然後每人要交十元錢的報名費。“十元錢,這麼便宜,還招聘花錢總監,不會是兒戲吧?”陳儉省有些疑惑。他從兜裏掏出十元錢遞了過去,這時,工作人員又撕下了幾張票給他,他連忙說:“不要發票。”工作人員笑道:“什麼發票?這是你的報名費,現在兌換成了十元錢的代幣券,公司門口這條街就是商業街,做什麼生意的都有,吃的用的由你自己去花,花完了這十元錢就在這張表上填寫是怎麼花的就行了,今天下班之前交上來有效。”

嘿,這有點意思,虛晃一槍,連這十元錢也不要你的,讓你自己去花。聰明!公司、商家多方得利,報名者也很樂意,不就十元錢嗎,像在玩兒童遊戲,他突然覺得這個策劃很有創意。

陳儉省拿著這十元錢的代幣券來到了這條街上,街上做什麼生意的都有,看著從他身邊走過的一個個年輕人,幾乎每人手裏都持著那代幣券滿街轉悠,還有很多人就傻傻地站在街中央,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去花這十元錢了。要在平時,別說小小的十元錢,就是百元千元,花起來還不是分分鍾的事,可現在大家反而為難了。

一胖個子說:“他招聘的是花錢總監,問的是你會花錢嗎?這樣看來,這錢就要花得瀟灑、花得痛快。”

一瘦個子說:“我看這事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你想想,花錢總監是幹什麼的,就是監督你亂花錢的。我看關鍵的是這十元錢要充分利用,要把它當二十、三十元錢來花,花出它的最大增值價值。”

“有道理。”這瘦個子的話頓時讓陳儉省心頭一亮,“這十元錢要充分利用,要花出它的最大價值……”其實,陳儉省就是一家私企的財務主管,要說花錢嘛,恰恰相反,他還真是一個省錢的高手,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又儉又省,一個鋼鏰兒恨不得掰成兩半花。那家私企老總特別欣賞他,還到處說,要換個思維方式,換句話說,這才是真正的花錢的高手。可麵對這十元錢,它最大的利用價值又在哪裏呢?

陳儉省也不敢亂出手,跟在這群人後麵轉了一上午,邊走邊看邊想著,十元錢仍沒有花出去。到中午了,當這群人走到一家餐館前時,忽聽那胖個子叫道:“哎,大家過來過來,這家餐館口味不錯,我們還不如把這十元錢在這裏吃掉,不管聘得上聘不上,咱首先別虧了肚子,一飽口福再說。”

那瘦個子立馬就應道:“十元錢,怎麼去飽口福?”

“是啊,才十元錢……”很多人也是這麼說。

這時,陳儉省計上心來,立即對大夥兒招呼道:“我看這樣吧,咱們把每人的十元錢湊到一塊兒,十個人就有一百元,二十個人就是二百元,這二百元錢還不可以飽一下口福?”

“對對對,行行行……”馬上就有幾個人響應了,而且把十元錢的代幣券遞了過來。

也有一些人還在觀望,陳儉省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又解釋說:“其實,咱們這樣把錢湊在一塊兒吃,不僅吃得好吃得飽,這十元錢的最大價值就被利用、表現出來了。同時,還可以表現出一種團隊精神。”沒想到,他這幾句話還真是說到位了,讓其他幾個觀望的人猛地領悟到這十元錢的利用價值。頓時,就有二十個人把十元錢湊到了一塊兒。當他們一起走進這家餐館時,陳儉省突然發現那瘦個子不在其列。

應聘結果很快就出來了,有兩個人進入決賽,一個就是陳儉省。他被選上的原因很簡單,把每個人的十元錢湊到一塊兒的主意是他出的,這家公司的總策劃人說這個主意很好,自然就選了他,那十九個人連呼上當,都說自己是做了墊背的。實際上他們沒有發現,失敗者往往就是慢那麼半拍。

另一個進入決賽的人就是那個瘦個子,他是怎麼進入決賽的呢?陳儉省一問才知,那瘦個子拿著那十元錢去批發了二十支水筆,五毛錢一支。然後他把這些水筆拿到學校門口賣給了學生,賣八毛錢一支,他還賺了六塊錢。

兩個人的花錢方式都各有所長,在麵試的時候,他們都談到了自己花錢的創意和優勢所在,於是,兩個人進入了決賽,要PK了。

同那瘦個子PK,那瘦個子到底是做什麼的?一打聽,才知道他是個做小生意的。陳儉省感到納悶,那天在街上他說出的那些話還蠻有道理的,原以為自己略施一計,讓所有人為自己捧了一下場,沒想到,這瘦個子的心計更高他一籌,竟悄悄地去做了一筆小生意。

想著想著,陳儉省突然覺得這瘦個子像一個人,那人姓費,叫費花錢,他在應聘這家私企的財務主管時,這個人就是自己的唯一競爭對手。當時他在辯論時提出的觀點是:財務主管就是管家婆,就是一分錢要掰成兩半花。可費花錢提出來的觀點似乎與今天這瘦個子很相似,他說的是一分錢要把它當兩分錢、三分錢來花,花出它的最大增值價值。結果是這家私企老總選上了陳儉省。為什麼呢?原來是陳儉省悄悄地遞上的一張小紙條起了作用,他在這張紙條上是這樣寫的:如給我一個平台,一年內我保證給貴公司省下十萬,甚至更多。換句話說,就是給您掙了十萬,甚至更多。這是他最後使出的殺手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