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這些語重心長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歐陽修腦海裏。
其時歐陽修官職並不高,但是十分關心朝政,正直敢諫。當範仲淹得罪呂夷簡,被貶謫到南方去的時候,許多大臣都同情範仲淹,隻有諫官高若訥認為範仲淹應該被貶。歐陽修十分氣憤,寫信責備高若訥不知道人間有羞恥二字。為了這件事,他被降職到外地,過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歐陽修為了支持範仲淹新政,又出來說話,使朝廷一些權貴大為惱火。他們捕風捉影,強加給歐陽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歐陽修貶謫到滁州(今安徽滁縣)。
滁州四麵環山,風景優美。歐陽修到滁州後,在處理政事之餘,常常在山水間寄托幽情。當地有個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遊人休息。歐陽修登山遊覽的時候,常在這座亭上喝酒。他自稱“醉翁”,給亭子起個名字叫醉翁亭。他著名的作品《醉翁亭記》,就是這個時候寫成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在文中以精練的語言,描述了自己與賓客在醉翁亭中開懷暢飲的歡快情景以及亭外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表達了“與民同樂”的思想情懷。
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身懷八鬥之才的歐陽修當了十多年地方官後,終於被宋仁宗想起。宋仁宗為歐陽修的才氣所打動,把他調回了京城,擔任翰林學士。
歐陽修上任伊始,便積極提倡改革文風。有一年,京城舉行進士考試,恰好由他擔任主考官。他認為這正是他選拔人才、改革文風的好機會,便要求閱卷者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審視考生,如發現故弄玄虛、華而不實的文章,一概不錄取。
歐陽修的錄榜標準,開了一代文風,招納了大批人才,自然也得罪了那些華而不實的考生。頒榜的那天,有不少考生見自己落選了,對歐陽修十分不滿,吵吵嚷嚷地辱罵他。有些人甚至把騎馬出門的歐陽修攔住,向他討說法。
經過這場風波,歐陽修雖然受到了一些壓力,但是考場的文風從此發生了變化,大家開始摒棄那些不痛不癢、嘩眾取寵的文章,繼而形成了樸素而自由、嚴謹而高雅的文風。
歐陽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風,還十分注意發現和提拔人才。許多原來並不那麼出名的人才,經過他的賞識和提拔推薦,一個個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鞏、王安石、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在文學史上,人們把歐陽修等六個人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合起來,稱為“唐宋八大家”。
歐陽修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為自己備嚐艱辛的母親。皇祜5年,歐陽修的母親以73歲的高齡病逝於南京,歐陽修將母親遺體運送故鄉安葬。母親慈祥的麵容,勞碌奔波的身影,時時浮現在眼前,母親的諄諄教導激勵他成就了一生的功業。為追悼母親,他寫下《先妣事略》,字裏行間無不透出母子的綿綿深情。
點擊成長:
歐陽修作為一代文豪,北宋文學改革的領軍人物,在他的幼年時期,就顯出了非常的毅力,更是因為他的母親的教誨,為他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