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成功背後是付出(1 / 1)

學 習 篇

偉大的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出生於波蘭維斯杜拉河畔的托蘭市的一個富裕家庭。年輕時就讀於克萊考大學,學習期間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20多歲時他去意大利留學,在博洛尼亞大學和帕迪爾大學攻讀法律和醫學,後來在費拉拉大學獲宗教法博士學位。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費勞恩譯格大教堂任職當一名教士。哥白尼並不是一位職業天文學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業餘時間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間,哥白尼就熟讀了希臘哲學家阿裏斯塔克斯(公元前3世紀)的學說,確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轉這個日心說是正確的。他大約在40歲時開始在朋友中傳閱一份份簡短的手稿,初步闡述了他自己有關“日心說”的看法。哥白尼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計算終於完成了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

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係列的講演,並提出了他的一些要點,

當時並未遭到教皇的反對。但是甚至在他的書完稿後,還是遲遲不敢發表,怕遭到教會的反對。直到在他臨近古稀之年才終於決定將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

在書中他正確地論述了地球繞其軸心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的事實。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樣嚴重低估了太陽係的規模。他認為星體運行的軌道是一係列的同心圓,這當然是錯誤的。他的學說裏的數學運算很複雜也很不準確。但是他的書立即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驅使一些天文學家對行星運動做更為準確的觀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麥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壽·勃萊荷,開普勒就是根據泰壽積累的觀察資料,最終推導出了星體運行的正確規律。

雖然阿裏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學說早1700多年,但是,事實上哥白尼得到了這一盛譽。阿裏斯塔克斯隻是憑借靈感做了一個猜想,並沒有加以詳細的討論,因而他的學說在科學上毫無用處。哥白尼逐個解決了猜想中的數學問題後,就把它變成了有用的科學學說——一種可以用來做預測的學說,通過對天體觀察結果的檢驗並與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舊學說的比較,你就會發現它的重大意義。

顯然哥白尼的學說是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革命,它使人們的整個世界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在評價哥白尼的影響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天文學的應用範圍不如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那樣廣泛。從理論上來講,人們即使對哥白尼學說的知識和應用一竅不通,也會造出電視機、汽車和現代化學廠之類的東西。但是不應用法拉第、麥克斯韋、拉瓦錫和牛頓的學說則是不可想象的。

僅僅考慮哥白尼學說對技術的影響就會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義。哥白尼的書對伽利略和開普勒的工作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序幕。他倆又成了牛頓的主要前輩。這兩者的發現才使牛頓有能力確定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從曆史的角度來看,《天體運行論》是當代天文學的起點——當然也是現代科學的起點。

點擊成長:

哥白尼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沒有浪費業餘時間,沒有忘記學習和自我的提升,沒有放棄對權威的挑戰。所以,成功的背後是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