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哈佛逆境心理課——別讓眼睛老去,才不會讓心靈荒蕪(3)(1 / 2)

小林一三的“引狼入室”就是往自己的口袋裏裝錢,咖喱飯店的生意紅火,也會給自己這裏帶來客源,豈不是一舉兩得。也許,在外人看來確實不是什麼高招,可是事實證明小林一三的生意是做得越來越好了,又有誰能說它不是生意場上的“絕招”呢?成功其實很簡單,有時隻是我們沒有想到而已。

輸得起才能贏得起

人生就像一場賭局,沒有人永遠都是輸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要經得起大風浪,我們隻有在驚濤駭浪中不斷地經受洗禮,才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才能認清自我。如果說立誌是播下種子,工作是辛勤地澆灌,那麼成功就是結下的果實。但是也不要過於樂觀,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失敗。有的人由於不能很好地麵對挫折或失敗,於是當他們遇到一些經濟上的、生活上的或名譽上的挫折、失敗時,思想就崩潰了,進而走上了犯罪或輕生的道路。

我們往往敬佩那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人,因為他們有寬闊的心境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就像一位失敗者曾說的“難道有永遠的失敗嗎?不!我寧可1000次跌倒,1001次爬起來,也不向失敗低一次頭”。我相信抱有這種想法的人一定不會永遠與失敗相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有位記者前去德國柏林采訪,他發現戰敗的德國市民在殘敗的窗台上種養著一盆盆鮮花。他不勝感慨,一個民族受到如此重創,心裏還充滿了希望,真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哈佛學子富蘭克林說:“有耐心的人才能達到他所希望的目的。”不錯,人生的事業不會一帆風順,通往成功的大道上會遇到許多“絆腳石”,但隻要正確對待,不氣餒,持之以恒,始終堅定如一,成功是會有希望的。這就是“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內涵吧!

周星馳中學時期就夢想有一天能主演一部電影。然而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似乎很遙遠,周星馳在電影劇組的第一個工作是雜役,幹些諸如幫人買早點、洗杯子之類的事情,根本沒有機會參加演出。

3年之後,周星馳才開始飾演一些僅有幾句台詞或根本就沒有台詞的小角色。如果在今天仔細觀看那部曾轟動一時的古裝武打連續劇《射雕英雄傳》,隻會在裏麵找到他的影子,一個隻在畫麵上閃現了幾秒鍾的無名侍衛,最後以死亡結束了他匆匆的亮相。

然而沒有導演看重外型瘦弱的他,因為觀眾的鮮花與掌聲隻獻給美女與英雄。失落之餘,他轉行做兒童節目主持人,一做就是4年,他以獨特的主持風格獲得孩子們的喜歡。但是當時卻有記者寫了一篇《周星馳隻適合做兒童節目主持人》的報道,諷刺他隻會做鬼臉、瞎蹦亂跳,根本沒有演電影的天賦。這篇報道深深刺激了周星馳,他把報道貼在牆頭,時刻提醒和勉勵自己一定要演一部像樣的電影。於是重新走上了跑龍套的道路,雖然仍要忍受他人的冷眼與呼來喚去,仍是演出那些一閃而過的小角色,但是他緊緊抓住每次出演的機會,拚盡全力展示最獨特的自己,就像一束一束的瑰麗煙火衝向漆黑的夜空。一年之後,也就是1987年,他才真正意義上參演了第一部劇集《生命之旅》,雖然差不多還是跑龍套,但是終於有了飛翔的空間。從此,他開始用一身小人物的卑微與善良演繹自己的人生傳奇。

經曆過最底層的掙紮,拍完50多部喜劇作品之後,周星馳成為大眾心目中的喜劇之王。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他的影片年年入選十大票房,他成為香港片酬最高的演員之一。好萊塢翻拍他的電影,意大利舉辦周星馳電影周向他致敬,他獨創的“無厘頭”表演風格,成為香港甚至全世界通俗文化的重要一環。

在央視專訪節目中周星馳不無自嘲地回憶了他走過的路程:“有些人說我最辛酸的經曆是扮演《射雕英雄傳》裏麵一個被人打死的小兵,但是我記得這好像不是,還有更小的角色,劇名至今也不清楚,隻知道應該不是現代的,因為穿古裝的一大幫人,我站在後麵,鏡頭隻拍到帽子與後腦勺。那種感覺對我來說相當重要,因為這使我對小人物的百情百味刻骨銘心。”

其實人生的曆程就是這樣,充滿了光榮與失落、夢想與挫折、奇跡與艱辛。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大明星,但即使是扮演再普通的小角色,也要用心把他演得最出色。試想想,如果當初他一味地沉湎於失敗之中,經不起失敗的考驗,又怎麼會有今天的成就呢?

當然,更震撼人心的是米契爾的故事。如果在46歲的時候,你在一次很慘的機車意外事故中被燒得不成人形,4年後又在一次墜機事故後腰部以下全部癱瘓,麵對此種情形你將怎麼辦?你能想象自己會變成百萬富翁、受人愛戴的公共演說家、洋洋得意的新郎官及成功的企業家嗎?你能想象自己會去泛舟、玩跳傘、在政壇角逐一席之地嗎?這些米契爾全做到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經曆了兩次可怕的意外事故後,他的臉因植皮而變成一塊彩色板,手指沒有了,雙腿特別細小,無法行動,隻能癱在輪椅上。那次機車意外事故,把他身上65%以上的皮膚都燒壞了,麵目恐怖,手腳變成了肉球,為此他動了16次手術。手術後,他無法拿起叉子無法撥電話,也無法一個人上廁所,但以前曾是海軍陸戰隊隊員的米契爾從不認為他被打敗了。麵對鏡子中難以辨認的自己,他想到某位哲人曾經說:“相信你能,你就能!”,“問題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麵對它。”他說:“我完全可以掌握我自己的人生之舟,我可以選擇把目前的狀況看成是倒退或是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