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不生氣!——拋開你的憤怒反應(3)(1 / 3)

事實上,我們不僅要原諒別人,也要原諒自己。給我們帶來創傷不僅僅隻有別人,也包括我們自己。

當我們用自責、懊悔、遺憾來折磨自己時,當我們用自我懷疑來壓製自己的內心時,當我們用過分的愧疚讓自己懊惱不已時,我們其實都沒有原諒自己。

從情緒上講,懊悔和遺憾是指回到過去的生活當中。過分愧疚是指我們希望把過去做錯或自認為做錯的事再做正確。

當情緒幫助我們對眼前的現實環境作出正確回應或反應時,我們才算正確而恰當地運用了它。但是,如果愧疚之情到了一種失去控製的地步,其實也會對我們造成傷害。

我們活在當下,卻總是被過往糾纏。從前所做的錯事、壞事,我們為之悔恨。從前的成功、榮譽,我們念念不忘。沉淪在往事裏,就容易對當下的處境產生不滿。所以,我們過得並不快樂。

過去不是沒有意義,它讓我們擁有了更多的生命體驗和生活經驗。我們可以回首往事,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用以指導自己當下的生活。但是,決不能被往昔的種種情緒所困擾、糾纏。因為在當下,還有很美好的生活等著我們去感受、去創造。

凱斯西儲大學曾對“愧疚”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研究報告發表在《讀者文摘》上。研究發現,普通人每天要花兩個小時用於愧疚!對於這些人而言,“昨天”就像是一個籠子,它禁錮了人們對於當下生活的渴望和體驗。總是沉迷於昨天,就永遠不會有現在。人生不可逆轉,過一天就會少一天。我們追求的是幸福和快樂,背負著過去的痛苦走完一生真的不值得。事情是過去的事情,痛苦是過去的痛苦,一切後悔和歎息都無濟於事,拿過去的痛苦來折磨自己是悲哀的,也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你不能用寬容和豁達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就無法用樂觀的眼光看待未來。

怨恨別人不如反思自己

我們之所以會因為失敗和挫折而生氣,會因為別人對我們的評價而惱火,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沒有認真的反思過自己。一個人若是不懂反思自己,就難以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因而會對一些外界的影響表現出相當敏感的心態。這顯然不得藏心的要旨。

反思自己的過程可能會非常艱苦,但是如果你能夠通過自我認識提高自己,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有一個人,23歲的時候被人陷害,鋃鐺入獄,在監獄裏整整被關了9年。後來冤案告破,他重新獲得了自由。

雖然過去的苦痛經曆結束了,自由重新降臨到他的生活中,但是他的陰霾生活顯然還沒有結束。他開始了無休止的抱怨和控訴:“我真不幸,在最年輕有為的時候遭受冤屈,在監獄裏度過本應最美好的時光。如果沒有人陷害我,我怎麼會是今天這副樣子?我一定有更好的生活,一定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是現在,我什麼都沒有!這該死的世界,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抱怨像一條毒蛇,將他的一生用陰冷冰涼的軀體纏繞。

73歲那年,在貧困交加中,他終於臥床不起。彌留之際,牧師來到他的床邊:“可憐的孩子,去天堂之前,懺悔你在人世間的一切罪惡吧!”

到了這個時候,病床上的他依然對往事耿耿於懷:“我沒有什麼需要懺悔,我需要的是詛咒,詛咒那些施於我不幸命運的人。”

牧師問:“你被陷害之後在牢房裏待了幾年?”

“9年啊,9年!我的大好時光就這麼白白浪費在牢籠裏了!”這人呼喊著。

牧師歎了一口氣,說:“別人把你關了9年,可是你卻把自己關了40年啊!”

這個人因為暫時的挫折,陷入到對生活無休止的怨恨中,最終釀成了悲劇。

在漫長的人生曆程中,必須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把自己估計過高,會脫離現實,守著幻想度日,怨天尤人、懷才不遇,結果是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來,終究一事無成;把自己看得過低,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導致自暴自棄,明明能幹得很好的事,也怯於嚐試,結果錯過很多機會,落得抱怨終生的後果。

在漫長的人生曆程中,必須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把自己估計過高,或把自己看得過低,都不是正確的做法。

FBI特工吉姆在向俄克拉荷馬一所監獄的服刑人員發表完演講之後,說過這樣的話:

“我離開時認識到:在這裏,我與搶劫犯、殺人犯、犯下可怕錯誤(有些犯人甚至反複犯同樣的大錯)的人為伍。然而,他們當中多數人卻不像外界的人那樣經常責備或懲罰自己,更不用說人一生中的嚴重失足有99%都是由誠實的、道德的行為組成。入獄的犯人找律師、爭取自己在獄中的權利,這都很常見,而許多優秀公民卻僅僅通過過度的自我批評和自我懲罰,剝奪自己不可讓渡的、追求幸福的基本權利。

“當我們駕車駛過監獄巨大的混凝土高牆、一層層帶刺鐵絲網以及塔樓荷槍實彈的警衛人員時,我禁不住想:許多人建造了比這些更加森嚴可怕的心靈監獄,然後將自己鎖入其中,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過去的‘罪孽’。我對罪孽一說不是特別相信,但是,如果真有罪孽,那是指人們在用自己寶貴的光陰,為過去犯下的錯誤而懲處自己,也隻有人才會犯下這樣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