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做不了你想做的,那就做你能做的(1 / 2)

天才做必做之事,人才做能做之事。

——英國詩人、小說家喬治·梅瑞狄斯

找工作,說是雙向自由選擇,但求職路上的人們都清楚,求職者既沒太大自由,也沒很多選擇,更大程度上是進入一個程序化的社會。社會不會同情弱者,它最多也就聽聽,不會在乎求職者的感受和自尊,不會遷就誰。我們要與之兼容,而不是排斥。起初,我們可能得在一個甚至是一係列未必熱愛、更多出於功利而選定的崗位上盡心盡力,幹出業績,然後才談得上發展、開拓和創新。當然,也不必太多抱怨或感歎,這個世界上,古往今來,沒有幾個成年人幹的都是自己想幹的事。所以,就個人的社會角色,應該是麵對現實,做你能做的,而不是想做的事。

如果做不了你想做的

老實說,生活和職業從來就不是個人愛好的光影投射。這是我們所有人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渴望未來,卻必須正視現在,追求夢想,卻始終離夢想一線之隔。

現實雖如此殘酷,卻也並非冷酷無情。在人生旅途中打拚與奮鬥,會提升我們的能力,磨煉我們的意誌。努力和拚搏可以換來社會對我們的肯定。這種肯定來自於社會,不取決於任何人。愛因斯坦曾說,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正因為我們的價值體現在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因此做自己能做的事,既是一種堅持,又是超越自我的完美體現。

任何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它是我們的夢想和追求。然而,“做你能做的,而不是想做的”,並非要我們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而是需要我們以一個理性的頭腦麵對客觀現實,它暫時不允許你做你想做的事情,那怎麼辦?那我們是不是就放棄,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現實中,讓自己有一席之地,在可選的範圍之內,選擇一個崗位,作為實現夢想的跳板,然後再作長遠打算。可以說,這個時代沒有鐵飯碗,就意味著第一次就業並非終身的崗位、畢生的事業。當我們有了能力,翅膀硬了的時候,那正是“天高任鳥飛”的時刻,做你想做的時機基本成熟。

我們能做什麼

沒有鐵飯碗的年代,我們需要的就是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是我們不能拋棄的座右銘。社會是一個大染缸,任何來自學校裏書本的知識都會在這個大染缸中重新浸泡,重新加工。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你不學習就會落後,即使能過上安逸的生活,早晚會被後來者甩到隊列的後麵。因此,隻有不斷完善,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方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找到你的工作崗位。

看起來,想做和能做是矛盾的,是對立麵,可是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我們要想取得成功就應該學會放棄對立的觀念,加強合作共贏的理念,消除表麵上的矛盾,雖然不易做,但是卻能保證我們不被生活所拖累,而在內心深處給自己留一片平和、寧靜之地,它不需要很大,但是卻能在關鍵時刻給予我們啟示和指引。

在這個金錢至上、競爭激烈的社會,保持一份寧靜與平和實屬不易之事。暫時的平凡我們可以接受,麵對暫時的不如意,我們可以大聲地說:“Its ok!”。重要的是,不要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道中隨波逐流,內心深處保留一份安詳,從能做的事開始一件一件去完成,為夢想做鋪墊,為騰飛製作翅膀!

彼岸並不遙遠,走著走著就會到的。不要小看現在的一小步,有句名言說得好“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我們現在的一小步,將是我們邁向成功的一大步。

有這樣一位朋友,他常常想的是:我想做什麼。

想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可是卻一直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想找一個輕鬆的工作,可是什麼樣的工作才是最輕鬆的?

想找一個高收入的工作,可是這樣的工作,我有這個實力去做嗎?

有一天,他痛苦地向朋友傾述,朋友反問了他一句話:你能做什麼?

他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