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公共關係中的心理學——如何與新聞媒體打交道(2)(1 / 2)

對於領導來說,新聞界公眾是具有雙重人格的特殊公眾。它既是領導組織及領導者賴以實現領導目標的重要媒體,又是領導必須盡力爭取的重要公眾。新聞媒體有著不可忽視的特性,它傳遞信息迅速,影響力大,威望度高,可以左右整個社會輿論,影響和引導民意,對社會的經濟、政治局勢的變化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在歐美國家被看做是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權力之後的“第四權力”。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敢輕視新聞媒體這一重要輿論工具。正可謂:“得之者錦上添花,失之者名譽掃地。”由此可見,任何領導者要想使本組織得到社會輿論的支持,要維持良好的社會聲譽,都必須協調好與新聞界的關係。

而要協調好與媒體之間的關係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單從新聞界的角度看,他們的特點決定了成功、順利、友好交流的難度。比如他們所提問題的廣泛性,千奇百怪、無所不包;他們往往掌握著談話的主動權,常常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提出問題;新聞從業人員往往具有較強的判斷分析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其使人難以下台的咄咄逼人的發問,很易使那些不掌握真理或者應付能力低下的領導者當眾出醜。

回避問題是做不到的,正確的態度是進行深入的研究,把握一些值得借鑒的規律性的認識,用以指導實際的交流過程。

第3節與新聞媒體打交道的心理技巧

◎尊重特點,實事求是

新聞界的職業特點是重視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及時性和公正性,而不受其他勢力左右。

領導者必須尊重新聞界的職業特點,尊重新聞記者地位的獨立性,而不能把新聞界純粹當做宣傳本組織的工具,誘使或強迫報道有利於本組織的消息。否則就等於輕視新聞媒體的社會地位,結果得不到他們合作和支持。而且,新聞媒體講求實事求是,喜歡真實,反對弄虛作假,因此領導在同新聞界打交道時,一定要誠懇、真摯,實事求是,提供的新聞素材要真實可信,沒有人為因素。

另外,與新聞界交往還要考慮傳播受眾的具體情況,考慮到讀者、聽眾、觀眾的心理狀態。

◎平等相待,一視同仁

組織領導對所有的新聞機構和媒體,不論地區遠近,不論級別高低,都要平等相待。接待這些媒體機構派出的記者、編輯來采訪,要一視同仁、以禮相待,使他們都能夠平等地獲得本組織所提供的各種信息,切忌厚此薄彼,“看人下菜碟”。對於曾經批評過本組織的新聞機構和記者,要不計前嫌、不結新嫌,更不能要挾報複,侵犯記者的人權,而應像對待其他機構和記者一樣熱情接待,為其新聞報道提供方便,保證他們的正常工作。

◎言簡意賅,一針見血

在大多數場合下,領導者的語言都應言簡意賅,一針見血。避免少說廢話、套話,這是領導者素質的一個重要的方麵。換句話說,能不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關鍵,也體現了一個領導者的水平。作為新聞工作者,對時間、效率的要求極高,在與新聞界交談時,如果他們提出的問題,你不能盡可能簡潔而又貼切地給以回答,不僅使對方產生厭倦,而且還會有損於領導者精明幹練的形象。

有這麼一則幽默,說的是美國前總統柯立芝與新聞界打交道一向以語言簡潔為特征,從不多說一句廢話。在一次酒會上,一位記者想試驗一下,於是他挨近柯立芝,悄悄地說:“總統先生,我和別人打賭,如果我能使您說出超過兩個字以上的話,他就輸了。”柯立芝微笑著說:“Youlose”(意即“你輸了”),真可謂是一語雙關,十分巧妙。這雖然隻是個笑話,但也間接反映了社會對於領導者語言的一般看法,即簡潔明了。

約翰·阿代爾在《領導藝術》中寫道:講話簡潔、清晰,這一原則必須像硫酸那樣清除那些使我們思想中的條理、推理和表達方式不能正常進行的腐蝕性的東西。你的講話應該簡潔明了,條理和層次清楚,以便使人們大體上了解他們在聽什麼,聽這些話的目的是什麼。推理應尖銳和明確,不含混其辭和敷衍了事。首先,應闡明正在處理的問題的價值,因為這是最可能搞亂思想的領域。最後,要求我們避免引用晦澀的東西、虛無飄渺的話,很少有人能理解的引喻,或者是時髦但意思不清的詞。他還認為蒙哥馬利元帥是當代應用這一原則的大師,他在戰時的《情況介紹》常為人們傳誦,“他具有能以令人驚異的簡潔語言來描述複雜的形勢的本領,他有一種辨別問題的本能,並用驚人的清晰語言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