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一直是一個神秘的領域,心理世界的奇妙不亞於一個浩瀚的海洋,同時又好似一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自古那些能夠占卜命運、看透人心的類似於巫師這樣的角色的人,都令人敬畏有加。在某些人的眼裏,他們的“法力”無邊,使得普通人在他們麵前都是透明的。
當然,科學發展到今天,巫術和迷信等早已破除,對命運的預測多是推理的結果,對心理的揣摩更是依據人的行為、話語、思維、習慣等做出的。然而,心理學家仍然讓人感到欽佩、神秘。
“你是學心理學的,一定知道別人心裏想些什麼吧!”“他是搞心理學研究的,什麼鬼把戲也瞞不過他,在他麵前還是防著點好。”諸如此類的話說明了普通人對心理學家這一職業的片麵理解和對心理知識的匱乏,不禁使心理學從業人員感到啼笑皆非。那些初次接觸心理學的人,常常有神秘、玄妙之感。其實,心理學是人類為了認識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門基礎科學,與那些虛幻、迷信的東西毫無聯係。
“心理學”一詞在英語中的解釋是“Psychology”,它來源於希臘語Psyche和Logos兩個詞。前者指“精神”、“心靈”,後者指“理性”、“理念”或“規律”的意思,兩者合起來就是“靈魂或精神的規律”。因此,最初人們把心理學看做關於靈魂的科學。
隨著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進步,實踐活動更加深入,自然科學、技術科學飛速發展,“靈魂說”的解釋不足以滿足求知者的欲望,他們力圖從物質發展的規律性方麵對其作出科學的界定。考證史料,有些心理學家把亞裏士多德的《論靈魂》看做最早的一部論述心理學思想的著作。“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卻隻有一個短暫的曆史。”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這句話恰當地說明了心理學的發展。1879年,德國生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的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誌著現代心理學的開端。從此,人們開始用實驗的方法,通過數理統計來對人的心理現象進行分析,才使心理學擺脫哲學的母體,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近一個多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心理學研究蓬勃發展,出現了百家爭鳴、學派林立的繁榮局麵。人們對心理的認識更加透徹,對心理學這門學科更加肯定。人們逐漸認識到,心理學不同於人們日常生活的零散經驗,它是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中經過理論探索、實驗研究、總結積累所獲得的知識結晶;並能在理論的指導下不斷發現其規律,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心理學家說:“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為支撐的。”一天清晨,你從睡夢中醒來,看到明媚的陽光照進屋子,聽到窗外有清脆的鳥叫聲。打開窗戶,一陣微風吹來,倍感涼爽。盡情地吸幾口清新的空氣,似乎嗅到了熟悉的月季花的香味,猜想這花香大概是從不遠處的花園裏傳來的,於是便想起那裏留有你兒時嬉戲的足跡。想到這麼晴朗的天氣,出去郊遊是多麼愉快的一件事,但因為有任務在身,雖然是休息日,也要耐住性子,堅持工作。
這是一個簡短的生活片段,裏麵卻包含了一係列的心理活動:“看到、聽到、感到、嗅到”是心理學中講的“感覺”和“知覺”;“猜想”是心理學中講的“思維”;“想起”是心理學中講的“記憶”;“愉快”屬於“情感”;“堅持”屬於“意誌”。這些心理活動或心理現象,都是人們極為熟悉的。
因此,可以說,心理學所涉及的內容滲透於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社會中的為人處世,都離不開心理學,都需要心理學的知識和幫助。
本書分析了為人處世與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心理學現象,從心理美容、心理暗示、心理效應、心理現象、心理定律、心理力量等角度分開進行闡述,讓讀者深入了解心理學的奧妙以及對人生的影響。並將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以故事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呈現在大家麵前,即使不懂心理學的人,也可以通過一個個經典的故事和實驗認識到自己問題的所在,進而尋求一種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方式。
心理學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閱讀本書,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學常識,懂得心理學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這對我們認識自我、看待生活、改變人生來說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編著者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