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都是一個調色盤,家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紅色,有綠色,也有黃色和紫色……每一種顏色都光彩奪目,奕奕生輝。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把每一種顏色重新組合,卻發現他們居然黯然失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而經過精心的重組、整合,卻又能調出更好的顏色,放射出更加絢爛多姿的光彩。其中的秘密神力就是愛。愛的力量能讓你把生活調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發現現代家庭中,這種愛的力量是稀缺的……“我想找不夠愛你,所以會一敗塗地,我失去了我不夠愛的你”,沒有愛的家也是不溫馨的,仿佛失去了顏色一樣。那麼現代家庭缺什麼呢?愛的定義是什麼呢?下麵試舉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來讀解現代家庭缺了什麼愛的元素,其實愛人之間相處也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
1.缺文化氛圍
人生最大的快樂是擁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事業的成功都離不開一個溫馨的家庭。家庭並不是物質的堆積地,它也是人類靈魂的棲息所,因為每個人對物質的需求畢竟是有限的,但人文關懷、精神的追來對家庭每個人來說卻是無限的。每個家庭在提升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愈來愈需要得到人文精神關懷。一個人文化的積澱離不開學習,而學習又離不開家庭的文化氛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家庭裏別的可以少一點,但不能沒有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現代家庭卻走進了一個怪圈,不買能增進科學文化知識的課外書,隻有教科書、參考書、習題集。據對上海市1313戶中、小學生家庭的現狀調查顯示:家庭藏書251本以上占11.1%;51~250本占37.8%;11~50本占32.1%;10本以下占9.7%;沒有一本書的占9.1%。家長在家看書讀報時間為:3小時以上為1.8%;2.5~3小時為1.1%;2~2.5小時占2.2%;1.5~2小時占8.9%;1~1.5小時為19%;0.5~1小時為45.4%;0.5小時以下為14.5%;沒有時間為7.4%。由此可見現代家庭缺少文化的氛圍。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同時需要三個世界的豐富和成熟:生活世界、知識世界和心靈世界。而要豐富成熟這三個世界離不開廣泛而有意義的閱讀和學習,而不僅僅是為了考高分,為了應試教育。家庭教育實際上是親子相互溝通、交流,共同學習,互動共進,傳遞愛的過程,是營造各種文化氛圍的過程,而這種氛圍在現代家庭中是稀缺的。
2.缺共同時間
社會進步了,時代發展了,競爭越演越烈,現代生活的節奏急劇加快。我們每個人都在與時間賽跑,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為了忙著拚命掙錢,忙著官場追逐,忙著酒肉應酬,為了使自己的步伐與時代前進的腳步一致,我們奔跑,分秒必爭,跑得大汗淋漓。我們舍不得將時間花在孩子身上,借口工作忙,試圖以金錢來彌補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饑荒,甚至在一個星期裏竟然沒有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活動,沒有共同時間,便無法傾聽孩子的心聲,無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會欣賞孩子成長的腳步,當然也無法隨時撥正孩子前進的方向。其實,父母對子女愛的元素是什麼?是共同時間。有了共同時間,親子之間才有可能相互溝通、相互傾聽、相互理解、共同學習、共同活動,親子之情才有可能通過肢體語言彼此流動,使親子之情成為相互欣賞、相互激勵、相互期待和感謝的話語。有了共同的時間,才有可能尋找親子之間學習興趣的共同集合點和學習內容的集合點。然而在現代家庭中,我們難得看到父母子女一起享受生活,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