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談話中突然抬高聲音
心理學家指出,人們在心情愉悅時,會突然抬高聲音。比如,當一個女人收到男友的鮮花時,會突然大聲地說:“啊,太美了!親愛的,你真浪漫。”此外,人們想要吸引他人的注意時,也會突然抬高聲音。比如,當人們在對一個問題展開討論時,有人會通過突然抬高聲音來吸引別人的注意。總之,依具體情況而定,突然抬高聲音,代表著不同的心理狀態。
3.言辭語氣是內心情感的顯示器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在一種特殊的心理距離中完成的。適當的心理距離是維係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而語言恰恰是拉近和推遠這種距離的工具,同時也是人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曾說過:“人的表情有兩種:一種表現在臉上,另一種則表現在話語裏。”事實上,說話方式表達的是人們內心的情感,而語氣則是人們內心情感的“顯示器”。因此,想要獲得圓滿的人際關係,就要懂得運用好這個“顯示器”。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對此深有體會。當你和別人打電話的時候,雖然你們並沒有麵對麵地接觸,但是從說話的語氣中,你能夠清楚地知道對方的心情。可以說,當人們想要表達某種感情的時候,通過改變說話語氣、增強語言的情感內容,就能達到自己所期望的表達效果。
心理學家指出,人們的語氣是情緒的外延。如果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非常不滿,那麼他必定是充滿敵意的,語氣會顯得很重;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進行語言攻擊的時候,語氣會顯得格外激憤。而在家庭中,如果一向木訥的丈夫回家後,突然對妻子滔滔不絕,那麼說明丈夫可能做了對不起妻子的事情。因為,人們在心理緊張的時候,往往會盡量讓自己的語氣變得溫柔、快速一些,以此來蒙蔽對方。這種做法是為了緩和內心的忐忑不安,然而,其說話內容卻幾乎空洞無物。同樣的道理,平時語氣平和的人,突然之間變得慷慨激昂,或突然說了一些與他本人平常表現不相符的話語,說明他一定有什麼希望別人知道的事情。
一天,王誌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這位朋友平常話不多,總是給人一種溫吞吞的感覺,說話細聲細氣。可是,王誌發現,今天這位朋友卻說得慷慨激昂,讓人感覺他整個人都熱血沸騰起來了。
等這位朋友說完之後,王誌才試探性地問了一句:“嗨,哥們兒,你今天有點兒奇怪,說話和以前不大一樣。”
這位朋友賣了個關子,說:“哪裏不一樣?”
王誌說:“感覺你今天好像發生了什麼喜事,有什麼好消息要和我分享嗎?”
這位朋友當即笑了起來,然後說:“是啊,我升職了!”
盡管王誌看不到電話那端朋友的表情,但從他說話的語氣中,可以猜到對方必定是非常高興的。由此可見,從別人的言辭語氣中,可以完全了解對方的心情。在現實生活中,諸如此類的對話十分常見,如果你能聽到別人語氣中的情感,那麼就能幫助你更好地抓住人際關係的技巧,從而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比如,從領導的語氣中,你可以了解到他對你的看法是讚賞還是挑剔,並從他們語氣中蘊含的情緒,推斷出其內心所想。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職場上;無論是說話,還是聽別人說話,都是一種技能。煉就好這項技能,能讓你走得更遠。
事實上,人們最常用的就是禮貌的言辭。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有一定的措辭和形式,這就是禮貌用語被廣泛使用的原因。正如法國著名作家拉伯雷曾說的那樣:“外在的禮貌,隻要有充分的知識就能做到,而內在的品質,則需要通過言辭來表現。”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行動和言辭都非常積極,這是因為他們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遇到新穎的言辭就會嚐試去使用。並且,這種人的性子通常比較豪爽,總是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相反,那些言辭謹慎、總是小心翼翼說話的人,往往比較缺乏主見。尤其是那些說話底氣不足的人,做起事來優柔寡斷,不能獨立麵對困難,遇到問題時也無法獨立解決,常常在問題上繞圈子,左右徘徊,這也是性格軟弱的表現。如果這種人懂得把不安定的心沉澱下來,並認真分析問題的主要原因,不僅能鍛煉其個人處理問題的能力,還能增強自身的意誌。此外,在社交場合中,人們也會遇到一些外表恭敬的人,他們喜歡用恭敬和讚美的語氣與別人對話。剛開始時,別人也許不會感覺到什麼,也不會對這些人的恭敬語氣產生厭惡感,但隨著交往的逐漸深入,你就會發現,對方的這種恭敬態度,其實是一種口是心非、滿口謊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