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在談判桌上相談甚歡,卻在簽訂合同之時突然反悔;有的人被領導興衝衝地叫去辦公室,卻被一通不明其意的言辭攪得寢食難安,惶惶不可終日;有的人在社交場合中想與同行結交,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卻屢屢遭到拒絕……因此,人們常常感歎“人心難測”,而這確實就是人們所生存的世界的真實狀況。你所接觸到的每一個人往往都戴著一副“麵具”,而你也就無法從表麵看出他們是誠心地與你合作,還是會反過來踢你一腳。
麵對種種懷疑,或許,你不得不總結出一句話——“不與陌生人合作”,並以此作為防備“暗箭”的法寶。然而,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任何人都無法真正避免與他人接觸、交流。生活在信息化的社會裏,沒有人能脫離群體遺世獨立,甚至就連人類的進步,都需要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下完成。因此,在這樣一種不得不與人打交道的現實情況下,人們也不得不戴上“麵具”偽裝自己,但是,即使是再高明的“偽裝麵具”,也總有破綻。人們的麵部神經雖然大部分是受思想控製的,但也有少部分不受思想控製。所以,人們依舊可以從他人臉上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當然,要想從身體上“讀懂”別人,就要有瞬間透視人心的敏銳洞悉能力。人類的表情千變萬化,一個眨眼的動作可能隻是0.5秒的時間,而在這不到一秒的時間裏,人臉都會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豐富信息。可以說,隻要你能“讀懂”這些微動作,就等於掌握了看透人心的訣竅。有人或許會產生疑問——看透人心的訣竅是什麼呢?簡而言之,首先你要“走進人群”——可能有人會對此不屑一顧,認為自己本身就已經在社會的大熔爐中,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是處於人群裏了,但為何自己還是無法“讀懂”別人的心?
這是因為你的思維模式影響了你的判斷。你不僅要真正地走進人群,還要正視別人的每一個肢體動作,而且不光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心去觀察。有的人之所以“讀不懂”別人的心,其固守的思維模式,確實起到了一定的負麵作用。因為,當人們來到世間的時候,就開始和周圍的人發生互動,而這種互動一直持續到成年以後。也就是說,人們的所有感想都來自於這種互動,雖然這的確是人們“看人”的基礎,但也為人們“看穿人心”設立了障礙。所以,人們隻能通過直覺去感受身邊人的好壞,卻無法參透別人潛藏在內心的信息,這就致使人們常常不小心犯下令自己後悔的錯誤,或誤解自己好不容易結交的朋友,或選錯合作夥伴等。
對此,一些人也開始捫心自問:“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其實,隻要你稍加考慮,就會發現,自己一直沒有向“微動作”邁進,總是在互動思想的基礎上犯同樣的錯誤,而這恰恰阻礙了你煉就“火眼金睛”的可能。也就是說,當人們太過熟悉身邊的互動時,在與其他陌生人互動時,就會忽略那些人“特殊”的表情和動作。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很多陌生人,如果在此期間不懂得觀察他們的“特殊”動作,學會從其微小的動作中發現信息,那麼你就很難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而這也就會使得你的人生路走得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