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學會控製心靈,等於學會駕駛生命(1 / 3)

隻要你相信自己的內心力量能改變世界,你便成功了第一步。

--布魯斯·巴頓

揭示"自我"

自20世紀60年代末,心理學開始了蓬勃的發展。60年代初,有關"自我"的新理論、新觀念開始出現在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病研究專家中間。這些驚人的研究成果,帶來了人的思維、性格甚至生活的巨大變化--害羞內向的女孩變得活潑而開朗;屢屢失敗的人成了成功者。不勝枚舉。誠然,"真我"的發現能夠改善不好的現狀,它揭示了成功與失敗、愛與恨、痛苦與幸福之間的區別。

如今"自我揭示"類的心理學書籍變得越來越多,它漸漸演變成一種時尚--認識"自我"才能改造"自我"。

時間和事實證明,控心術化難為易的幫你實現了包括提高烹飪水平在內的任何目標。換句話說,任何事,你都可以通過運用心理學概念,為你化難為易,解決它。

你沒有意識到的心像

我想,揭示"自我"毫無疑問是現代心理學最重要的發現。揭示自我,控製自我,並為自己服務,會獲得巨大的能量。

從我們的童年,到之後的成敗、榮辱以及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看法,形成了我們的"心像",無論你是否意識到它,它是確確實實存在的。這是以我們本身的看法形成的。它使我們在心裏層麵描繪了一幅關於"自我"的圖像,這種想法和看法進入這幅圖像,就變得"具體而真實"。不會懷疑、質疑它,就像它變成了"事實"。

準確的說,自我意向能夠決定別人對你的看法和判斷。

再具體一點,你所感知的一切,腦海中接收的信息,甚至你的天賦、才能,都是自我意向表現。就像你的想法決定你的行動一樣,你無法背離你的"想法"。比如你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卻沒有完成,其原因並不是通常所說的意誌不堅定,而是因為這一切聽從於你的"意向"管理。

自我意象可以改變嗎?

當一個人的自我意向是"我控製不了暴飲暴食"抑或是"我沒有時間運動",那麼他的自我意象會告訴自己"我很胖"。一旦這個想法變得具體(即"我很胖"),他甚至不能與自我意象對抗。無論你如果竭盡全力嚐試逃避自我意象,就算你能在短暫時間內逃避它,但隨即會產生"反彈",像一根被拉長的彈簧,一旦失去外力,很快恢複原樣。

這種"反彈"效應是無處不在的,它涵蓋了你生活的方方麵麵,你的工作、你的球技、減肥、人際關係等。

你的全部性格特征、做事準則,包括你的生活環境都是以你的自我意象為基礎的。而事實上,我們的生活軌跡似乎也在證明著它的"正確"。從而成為一個循環。那麼這個循環是惡性,還是良性?是要看具體情況來說的。

譬如,一個自視為"烹飪很糟糕"的主婦,總覺得自己的飯菜味同嚼蠟,如此她便有了"證據"。同樣,一個相信自己"很棒"的推薦員,會在工作經曆中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個很棒的推銷員。由此,自我意象似乎已經成為我們對自己判斷評價的一種"證據"。

我們很少意識到自己症結其實是我們的自我意象,或者說對自己的評價。如果你告訴這個烹飪很糟的主婦,這一切不過是她自己的"想象",那她很有可能會懷疑你是個瘋子。她接著努力學習烹飪,但結果依舊不令她滿意。相同的,你如果告訴一個"很優秀"的推銷員,說你根本就很差勁,那麼他很可能會竭盡全力的幹好這一行,證明給你看。所以,如果我們說服人們改變自我意象,無論是主婦的烹飪,還是推銷員的賺錢能力,都會發生極大的變化。他們的"能力"是建立在某種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上的,這種思維模式可能他們自己都難以察覺,它一旦改變,你將發生不可思議的變化。可以準確的說,任何時候,不論年齡大小,隻要改變自我意象,你就可以開始完全不同的新生活。

成功,從心開始

很多人說,這些積極的思考也曾嚐試過,但絲毫沒有用。其實他們的"積極思考"要麼用於考慮外部環境,要麼用於考慮特定情況和性格缺陷。而自我意象才是實現目標的關鍵,人們往往忘了這一點。也就是說,如果對自己的看法始終很消極,卻又想在某一特定情況進行積極思考,這無異於把新布料補在了舊衣服上。事實上,自我意象一旦改變,新的"自我意象"就會很容易地做到。

自我意向是性格體係的基礎已故的普雷斯科特·萊基是研究自我意象心理學的先驅之一。他把人的性格看成一個"思想體係",其中任何一種思想都要與體係中的所有其他思想一致。那麼不一致的就會被體係排斥,不信任,從而沒有領導行動的效力。這個思想體係是以自我意象為基礎的。萊基是一位教師,因此他可以通過學生來證明他的理想。他認為,如果學生不擅長某一科目,那可能是因為他自認為這一科目非常難,或者自己不適合學習它。然而萊基認為,如果能敦促學生改變他的自我意象,他的學習會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這些孩子的症結並不是笨,或者缺乏天賦,而是他有不恰當的自我意象,比如"我學不好英語","我天生不是學化學的料"。他們認同和相信自己失敗的自我意象,得出"我是個失敗者"的結論。萊基還用同樣的辦法,糾正了學生口吃咬手指之類的壞習慣。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萊基博士對該課題有突破性的巨大貢獻,現在愈來愈多的人已經接受了"自我意象可控"的觀點。有興趣繼續了解萊基作品的人,不放讀一讀他的著作《自我一致:關於性格的一種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