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走進哈佛大學—古老而年輕的校園(1 / 3)

美國人說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合眾國,足見哈佛的古老與哈佛的地位。的確,哈佛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同時她還被譽為“美國人的思想庫”。

哈佛大學創建於1638年9月8日,她最初的校名是“坎布裏奇學院”,即劍橋學院。據載,一位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的年輕牧師約翰·哈佛,登陸美洲後不久就開始操心精神傳播問題,到處遊說:“我們從現在起,就應該節衣縮食,辦一所大學,讓我們的後代從歐洲教育的終點開始。”1636年10月,馬薩諸塞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撥款400英鎊租校舍,籌建一所像英國劍橋大學那樣的高等學府。約翰·哈佛是70名學院籌委會成員之一。1638年在馬薩諸塞的“劍橋學院”正式招生。1638年9月哈佛先生因肺病去世,臨終前,他將自己的全部圖書(約400本)和一半財產(約780英鎊)捐獻給學院,這是當時學院成立以來得到的最大一筆捐款。1639年3月,當地議會通過決議,為紀念辦學經費的主要捐贈者約翰·哈佛先生,把這所學校改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升格為哈佛大學,此名沿用至今。1883年,學校董事會要給哈佛立一尊銅像,但哈佛先生並未留下相片或畫像。雕塑家就在當時的學生中挑出一個,認定他就像哈佛,以那個學生為模特,換上17世紀清教徒的服飾,於1884年完成銅像的澆鑄。

翻閱哈佛的曆史,我們首先要講的是哈佛的校訓: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sed Magis Amicus VERITAS(中文翻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裏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VERITAS”刻在校徽上。正是哈佛的這種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精英。

哈佛大學創建300多年以來,為美國及世界培養了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作家、學者。迄今為止,有7位美國總統,他們分別是約翰·亞當斯、約翰·昆西·亞當斯、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約翰·肯尼迪、喬治·沃克、布什,其中不包括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另外她還擁有30多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30多位普利策獎獲得者與數十家跨國公司總裁。

我們耳熟能詳的哈佛出身的著名人士中有文學家亨利·亞當斯、約翰·帕索斯、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新聞記者沃特·李普曼和約瑟夫·艾爾索普;天文學家本傑明·皮爾斯;化學家西奧多·理查茲;地質學家納薩尼爾·謝勒等。

美國前總統裏根的內閣成員中,國防部長溫伯格、財政部長裏甘、交通部長劉易斯以及尼克鬆政府的國務卿基辛格等,都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

我國近代也有許多科學家、作家和學者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如胡剛複、竺可楨、楊杏佛、趙元任、陳寅恪、林語堂、梁實秋、梁思成、江澤涵等。

幾個主要的研究生院的著名係、部有:

文理學院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係、生物科學部、應用科學部、計算機技術研究中心、地質學係、化學係等;醫學院的細胞與進化生物學係、微生物與分子遺傳學係、神經生物學係、生物化學係、生物學與生物物理學係、藥物學係、免疫學委員會與MIT合建的健康科學部等;公共衛生學院的微生物學係;設計學院的建築係和設計專業等;教育學院的管理、計劃和社會政策專業,教學、課程和學術環境專業,人的發展、閱讀和谘詢心理專業等。

哈佛的傑出成就,還表現在校史上和今天還在校任教的教師中,曾出過許多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依時間排序,他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