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欲望,這並沒有錯。一般人的欲望很簡單,有一個溫暖而舒適的小家,能夠過上溫飽的日子,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但是隨著如今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人開始有了更高一層的要求,他們希望自己所居住的蝸居能變成別墅,希望平日裏上班騎著的兩輪車換成四輪的寶馬,希望枕邊的人能變得更完美,更耐看。希望每日裏的一日三餐更加豐盛,希望有一天能夠升官發財。我們得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的欲望越來越多,我們的心也變得越來越累。
有一個人,在一家大型企業當業務部經理的助理,他的工作很認真,也幫助老板做成了幾單大的生意,幾年過後,他就由經理助理,做到了經理的位置。但隨著工作任務的加重,他卻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快樂,甚至有了一種空虛的感覺。
於是,他來到一間寺廟,找到方丈大師,向他訴說自己的苦衷。他對大師說:“想當年,我剛剛從大學畢業,有理想,有憧憬,我最窮的時候,身上隻有五塊錢,我靠著幾個燒餅和清水度過了一周。但我感到很快樂,因為我找到了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我看得到自己的前景,看得到心中的願望。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有了不錯的收入,有了事業,但我的心卻依然不快樂。我總是沉溺在過去的時光當中,我心中的各種欲望洶湧澎湃,我其實已經得到很多,但我依然不滿足,我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那些欲望卻總是在折磨自己,讓自己食之無味,不得安寢。”
大師微微笑了笑,輕輕地走到桌子旁邊,他攤開卷繞在禪桌麵上的白宣紙,從竹筆筒上拿起一支毛筆,用慈祥的眼睛望了我一下,沉思了一會,神態自若地在紙上落下四個怡然自得的華文行草:心靜欲止。
大師對他說:“世人的占有欲總是很強盛,這與世人的生活所需有關係。凡塵中的人,他們活在這世上,就是需要這樣才能達到他的目的,所以不斷地瘋狂掠奪。心底裏根本就埋藏著強大的欲望,受外界的人生世態炎涼所影響,將人的心底裏的原有欲望激發了,於是人世間處處充滿欲壑難填和絞盡腦汁地巧取豪奪了。欲想止心必先靜。”
人生在世,一出生,就被欲望包圍。嬰兒的啼哭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孩子的撒嬌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愛,成年後的拚命努力,是希望自己過得比別人再好一些。但這些都沒有錯。我們並不能否認欲望對人生的作用。沒有欲望,世界就沒有前進,人要是失去了欲望,就沒有活下去的信心。一個人心裏充滿各種欲望,心裏就充滿了勇於拚搏進取的信心和勁頭。有了信心,人就充滿生氣勃勃,心中有了信心,就有了寄托,心裏有了寄托就有了支撐著人的堅強不屈的意誌。有了這些,就有了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欲望,從某個方麵來說,是支撐著我們人生的動力。曾經有一位母親,在她病重的時候,她的兒子因為與人起了爭執,最後被送進了監牢。這位母親,為了等待兒子出來,硬是創造了生命的奇跡。醫生本來宣布她隻有三個月的生命,她卻硬是活著,等了他的兒子三年。
然而,正當全家人都在為這個奇跡感慨萬分的時候,她的兒子出獄了。令人遺憾的是,在兒子出獄後的第二天,這位母親,躺在自己的床上,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這就是欲望的力量,這就是一個母親,用愛的欲望,創造的奇跡。她的欲望支撐了她的生命,她的欲望,值得我們讚揚。
但適當的欲望,雖能讓我們的人生得以前進,而那些不適當的,無休止的欲望,卻是一把令人痛苦的枷鎖,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住著強大的巴比倫人。巴比倫是那個時代最富裕,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巴比倫人是諾亞的後代。諾亞的後代繁殖得越來越多,遍布地麵。那時候,人們的語言、口音都沒有分別。他們在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這個地方遇見一片平原,就在那裏住下。因為在平原上,用作建築的石料很不易得到,他們就發明了製造磚的方法,用泥作成方塊,再用火燒透,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建造起繁華的巴比倫城。
人們有了富足的食物,抵禦強敵的城堡,華美的服飾和首飾,卻依然還不滿足。他們決定在巴比倫修一座通天的高塔,來傳頌自己的赫赫威名,並作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標記,以免分散。因為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階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挺順利,很快就高聳入雲。
而上帝卻是不允許凡人達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們這樣統一強大,心想,他們語言都一樣,如果真修成宏偉的通天塔,那以後還有什麼事幹不成呢?上帝曾把希望具有他那樣智慧的人趕出伊甸園,又用劍與火看守生命樹上的果子,不讓人分享。今天他要再一次製止人類接近自己的狂妄。上帝就離開天國到人間,變亂了人們的語言。人們各自操起不同的語言,感情無法交流,思想很難統一,就難免出現互相猜疑,各執己見,爭吵鬥毆。這就是人類之間誤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