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變遷中的對策(1 / 2)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變遷是這個時代的主題。近三十年來的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諸多領域都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這種社會變遷是全麵和結構性的,而且還將繼續下去。變遷不僅帶來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也改變了中國人的心理;變遷為我們提供了契機,同樣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正在經曆著產業化、現代化的進程,經濟與技術發展在不斷提高和改善著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新的問題和困擾也相伴而生。比如,中國大規模的城市化使得大量農業人口進入城市,但現存製度卻使大批農民工及其子女處在“真空地帶”;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能夠免於饑餓和營養不良,但由此而來的營養過剩則帶來了令人煩惱的肥胖問題;信息化帶來了海量資訊和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傳媒和網絡也給我們帶來了諸多負麵影響。

社會變遷這柄“雙刃劍”的表現如此種種,不勝繁舉。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我們的心理有何感受,又要做何應對呢?

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各有不同,但都向往著幸福。而幸福的基礎是健康,健康是什麼呢?現代的觀念包括強健的身體、樂觀積極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三個方麵,這無一不與心理健康有關。

現代人所承受的來自社會外部與內心的壓力都比較大,這雙重的壓力就進一步帶來了更多的矛盾與衝突。長期處於這樣的應激狀態,而且得不到及時的緩解,就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行為困擾與問題。綜合看來,我們日常生活所麵臨的問題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適應性問題。社會變遷意味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心理結構等各方麵都經曆著全麵而深刻的變革,這種變革對人們原已形成的社會心理係統形成巨大衝擊,並考驗著人們心理的適應性,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就稱為“適應性問題”。

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經受著來自四麵八方的信息刺激,這一切也在考驗著我們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為模式,心理適應性弱的人勢必會因心理失衡而演變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社會競爭加劇所導致的壓力感加重,不論是升學、就業,還是職稱、職務晉升等方麵的競爭,都使人們的學習、工作任務加大,標準提高,長期處於高度競爭狀態之下,自然會對人們的身心承受力造成重壓。

第二類:發展性問題。生活是一部成長的樂章,每一個人的每一天都不能拒絕成長,但成長的曆程時常會遇到痛苦與磨難,每個人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是“成長性問題”。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工作節奏加快、生活習慣替換頻率加快,這些都是構成緊張與焦慮的重要原因。而且,個人在發展過程中還要不斷解決文化價值觀念的變遷造成的心理上的困惑。

我們為了事業的發展,不斷擴大著社會流動的範圍,加快著社會流動的頻率。當生活環境的變化程度加大,使人們經常或隨時麵對巨大的反差時,由於喪失了基本的熟悉,而增加了更多的陌生,這種情形會使人們一時難以形成應有的歸屬感、依賴感,在極端的情況下則會導致孤獨感、無助感等。我們需要良好的對策,以保證在發展的路途上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