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一(1 / 1)

2004年時我們係接待過一個美國心理谘詢代表團。當他們問起中國心理谘詢師的培養工作,得知中國心理谘詢師的職業培訓隻有數月時,不約而同地笑了。相比美國精雕細琢式的培養,中國的培訓確實是速成。但中國的現實與美國不同。相比於基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學科,應用心理學學科的發展在“文革”後屬於較晚的。雖然起步較晚,但社會需求量非常大,培訓是解決社會需求大、心理谘詢工作人員數量有限的矛盾的最有效方法。這幾年的運作表明:人們學習心理谘詢的積極性很高。

我想到自己當年上山下鄉時的經曆。當時自己有胃病,能夠找到的醫生隻有赤腳醫生,我隻能嚐試自己來做赤腳醫生。當時找到一本赤腳醫生宣傳手冊,找到一根針,對著鏡子往自己身上紮針。胃病得到了緩解和控製,也由此了解了很多人體的穴位,對生活非常有幫助。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裏,由於自己學習的意願非常強烈,所以可以學習得很快。而現在人們學習谘詢師的積極性和熱情是非常高的。這種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意願往往會讓人們走得很遠,更何況現在能夠利用的資源比我當年要豐富得多。

通過這幾年在上海職業技術指導中心考務工作及教學實踐操作的摸索,我認為目前中國心理谘詢師的培訓既要提高學員的理論素養,又要教會其實踐能力。需要兩條腿同時走。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完成這兩件事情,就需要一些方法。而嚴文華同誌的《做一名優秀的心理谘詢師》就是一本有方法的書。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能夠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從實例出發,進行分析和點評,手把手地教新手該怎麼做。雖然新手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實踐、感悟和反思才能有成長,但本書確係雪中送炭,能夠讓新手在迷惘時辨別方向,在苦苦思索時看到一些光亮。這本書強調了短、平、快,是一種和中國心理谘詢師培訓實踐相貼合的做法,也是嚴文華同誌在心理谘詢師帶教實習中總結出的一種有效方法。能夠把這些經驗介紹出來,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欣聞此書的第二版即將出版,非常高興。作為從一開始就參與上海的國家心理谘詢師資格培訓工作的專家,我想有必要介紹一下書中所涉及的背景:上海是從2003年開始著手國家職業資格心理谘詢師培訓和鑒定工作的,當時作為試點,沒有參加全國統一考試的係統,單獨製訂了自己的考試模塊。在上海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牽頭下,我們的專家委員會製訂了三大考試模塊:基礎理論知識、情景分析和麵試。麵試采用的是考生在考場裏直接和扮演來訪者的模特麵談,然後由考官就麵試過程及理論知識提問。本書涉及的一些相關案例也可為培訓者提供一些相應的實踐經驗的借鑒。

中國心理谘詢師培訓的工作道路還很長。我經常在思索將來的路該怎麼走。如何在質量、需求與市場等方麵找到平衡點。很多工作需要大家一起來做。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吳慶麟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導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

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