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
這60年,我國的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60年,我國的經濟從一窮二白走向了繁榮富強;
這60年,我們的人民開創了社會主義的宏偉大業;
這60年,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安寧幸福。
60年風雨兼程,60年坎坷曲折,60年波瀾壯闊,換來了60年的滄桑巨變,換來了60年的燦爛輝煌!放眼今日神州大地,國家富強,人民富庶,民生和順。
民生問題是政權興替和社會進步的關鍵。中國自古以來就將“民生”與“國計”相提並論,民生問題一直與國家發展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儒家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管子·霸業》指出:“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左傳·莊公三十三年》強調:“政之所興,在順民心。”這些都反映了古代先賢對民生問題的重視。古代先賢的這些至理名言時時告誡人們,改善民生、以民為本,事關國家社稷、民族興亡,切不可輕視。
民生連著國運。國家建設得好不好,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怎麼樣。民生是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一個高度關注民生、致力改善民生的“民生時代”。“學有所教、勞有所獲、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這是我們黨和政府追求的目標,也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黨的十七大飽含民生情懷,高揚民生主題,彰顯以民為本的理念,將民生置於重要議事日程,不僅顯示黨和政府對民生問題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且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了相當積累之後的必然和明智抉擇。隻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同時,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也越來越相信,隻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隻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真正解決民生問題。
這本圖文並茂的圖書,展示了共和國60年百姓生活的變遷。它從平常百姓的生活入手,再現了共和國60年平常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和那永遠抹不去的生活往事。書中內容涵蓋了與百姓生活相關的衣食住行、休閑娛樂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為共和國60年生活留下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它以小見大、從細節展現宏觀,從生活方麵的變化展示新中國60周年的輝煌成就。正因為如此,本書被列入新聞出版總署為紀念建國60周年而推出的100種紀念圖書。
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裏,讓我們平靜一下自己的心情,在一個月白風輕的夜晚,靜靜地品一杯香茗,拿起這本《印象中國》,回頭看看這60年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的變化,不也是一種快意無比的享受嗎?
我們相信,當下一個10年,再下一個10年到來時,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富強,我們的人民會更加富裕,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一切會更加美好!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