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表最好放在來訪者的背後,谘詢者容易看見的地方。如果谘詢者多次看手表的話,容易使來訪者不能平靜地談話。
谘詢室可以也應該反映出谘詢者的個性。為了創造良好的谘詢氣氛,谘詢室內一般應光線柔和、色彩溫和,以便使來訪者的情緒能平靜、輕鬆,精力集中,不至於分散注意力。必須和其他谘詢者共同使用谘詢室的時候,應在谘詢開始前10分鍾到達谘詢室,在自己感到比較輕鬆、舒適之前,應好好整理一下房間擺設、桌椅及做好谘詢的心理準備。當谘詢時間有可能和其他谘詢者的谘詢時間發生衝突,或有時安排的谘詢時間與其他谘詢者的谘詢時間過於接近的時候,應考慮與其他谘詢者調整好谘詢時間的間隔,協調好各種關係。
在沒有谘詢室的情況下,第一步首先要確保谘詢的場所。隻要用心找的話,總會找到稱心的谘詢地方。
谘詢中心的接待室也是如此,有幾把椅子,就可以發揮谘詢室的功能。物質硬件的準備其關鍵是“用心”,隻要用心,物質硬件的條件就自然會一步一步地得到改善。
(二)環境的準備
環境的準備是指谘詢者所置身的環境,特別是與他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協調體製的確立等問題。
首先,谘詢者應正確把握自己所置身的周圍環境和狀況。即使在醫院的心理治療室從事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時,也必須在醫師的監督和指導下進行。
其次,谘詢者應考慮到谘詢對象的地位、個性等因素可能對來訪者心理和情緒造成的影響,並采取相關措施。
谘詢者應該而且必須不急不躁地為創造和改善容易順利開展心理谘詢活動的谘詢環境做出不懈的努力。
三、初診接待的工作程序
在以上的各種環境的介紹中,大家對心理谘詢的了解有多少呢?以下將詳細地說明關於初診接待的工作程序。
(一)做好谘詢前的準備工作
在初次心理谘詢時,谘詢者要表現出應有的儀態:服裝整齊、坐姿端正、表情平和。與來訪者會談時,保持正常的社交距離(1.5米左右),保持正常的谘詢位置,按我們的民族習俗,會談時不可直視對方的眼睛,可掃視對方的眼神或表情。不許吸煙,不許做多餘的“下意識”動作(如玩弄鉛筆、抖動身體等)。接待來訪者之前,絕對不許飲酒或服用興奮、鎮靜等藥物。
(二)禮貌的接待方式和禮貌用語
待人時態度平和誠懇。見麵時使用禮貌用語,如“請進!”“請坐!”“非常歡迎您前來谘詢,謝謝您的信任。”“我很願意向您提供心理學幫助。”
(三)間接詢問來訪者希望得到哪方麵的幫助,不可直接逼問
間接詢問,如“您希望在哪方麵得到我們的幫助?”
直接逼問,如“您有什麼問題,說吧!”
“您找我有什麼事,說吧!”
“怎麼啦?有什麼問題,說吧!”
(四)詢問結束後,明確表明態度
向來訪者說明是否能夠為來訪者提供幫助。
(五)向來訪者說明保密原則
保密原則既是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谘詢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這種保密原則不僅涉及谘詢內容,同樣涉及心理診斷,在未經來訪者同意,絕不能將任何個人信息泄露給別人。來訪者的隱私和秘密可能就是心理問題的症結所在。來訪者隻有認為自己所說的一切都能得到保密的承諾時,才會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地向谘詢者傾訴,從而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另外,也有一些保密原則是例外的,如犯罪者檔案、來訪者出現危機(自殺、攻擊等),需要向相關人士透露。
(六)向來訪者說明心理谘詢的性質
在向來訪者表明可以對他提供心理學幫助之後,應立即簡要地向來訪者說明心理谘詢的性質。確保來訪者了解什麼是心理谘詢,心理谘詢如何進行,心理谘詢主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而不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等等。應當說明,心理谘詢是谘詢者協助來訪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有些問題不是一次兩次的交談就能解決的,有時會出現迂回曲折甚至反複,也有些問題甚至是難以完美解決的。為此,來訪者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七)說明來訪者的權利與義務
例如來訪者有權選擇心理谘詢師以及確認他的職業資格,有權知道收費標準,有權終止谘詢。
來訪者有義務如實向心理谘詢師說明情況,提供與自己心理問題有關的信息;要按照共同商定的時間表進行工作,如有更改要事先通知;要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不試圖與谘詢者建立谘詢以外的任何關係,按規定繳費。
(八)與來訪者進行協商,確定使用哪種谘詢方式
多種谘詢方式有:電話、網絡、谘詢室會談等,其中谘詢室會談為首選方式。
關於以上的工作細節我們將在本章第二節的“心理谘詢場麵的設定”中給予詳細地介紹。
四、谘詢者初次進行心理谘詢應注意的問題